第四十章 窺見
趙官家出巡黃河當然是有公心的。
畢竟,中樞早已經敏感的察覺到了眼下窘況……金人懸而未下,偏偏河南地區已經持續了數月的嚴肅軍管,這就導致上下人心失衡……所以,此番出巡的計劃,其實早在十月間便已經擺在了趙官家案頭。
但為何是此時,為何是立了貴妃后便即刻出巡,有些理由卻也難以遮掩。
須知道,兩位貴妃并立,固然得到了宰執的認可,而且得益于趙氏皇帝們的胡作非為,尤其是某位太上道君皇帝的輕佻,所以成例總是不缺的。尤其是趙官家說服呂好問等人的正經說辭也還有些道理——他說現在立后,將來皇嗣何所出,母以子貴又該怎么論?說不得會出問題的。
但將來的問題且不提,眼下的問題在于,從潘賢妃的角度來說,這件事還是她吃了大虧。
因為宮中只有兩個后妃,而相較于潘賢妃兩次跟皇后之位差之毫厘,起勢極晚的吳夫人長久以來在潘賢妃身前是半點身位都是沒有的。
但世事弄人,忽然間對方就跟自己平起平坐了。
敢問潘貴妃如何不惱?
而趙官家情知人家會惱,卻是第一時間逃了出來……巡視黃河防線嘛,公私兩便。
十一月下旬,趙官家先出汴梁向北,先到陽武(后世原陽),再走酸棗,后來轉向滑州……沿途隨機進入塢堡、烽火臺,與御營士卒當面交談,詢問需求。而隨行御營都統制王淵、副都統曲端,也與殿中侍御史萬俟卨一起組成了一個三人工作小組,帶著一群樞密院、都省低級官僚,沿途檢查軍餉、物資事宜。
這里必須多扯一句,宋軍的腐敗真的是浸入骨子里的,喝兵血這種事更是不可避免,趙官家心知肚明,也沒指望這些事情能免……但既然出來巡視了,遇到了,卻不可能佯作不知。
于是乎,不過走了一個開封府的黃河前線,趙官家便沿途斬了七八個都頭以上的軍官,罷免了十三四人。
而十一月底,當御前班直護送著趙官家進入滑州地界以后,前方居然發生了軍官叛逃事件——一名河北出身、駐扎在靈河鎮的統領官畏懼之下,率幾名親衛奪了一艘小船北走,投了金人。
這件事情對趙官家的隨行中樞大臣們震動極大,很多人當場建議趙官家即刻返回,因為前方滑州境內,滑州首府白馬以西至靈河鎮之間,凡二三十里的沿河防區,都屬于這名統領官所屬的御營中軍統制官酈瓊部所控制。
而酈瓊部,乃是御營中軍比較特殊的一支部隊……他們都是河北人。
只因為酈瓊州學生出身,又長久駐防滑州,而且此人領兵確實有一套,所以一開始分劃御營諸軍時,便將此人專門劃撥屬御營中軍,依舊駐扎滑州,理論上屬于王德所領。
當然了,私底下趙官家經常對御營中軍各部直接指手畫腳,如此近的距離,說是趙官家直屬也未嘗不可。
換言之,這是御營中軍的一支異類部隊,且獨立性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