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無二
“你說四五千眾大約是城寨兵,那曲端這一萬人是又從哪來的?”趙玖繼續追問不及。
“臣冒昧猜度,剩下幾千人大約是蕃兵。”劉錫到底是西軍將門出身,對關西軍事了如指掌。
“蕃兵?”趙玖若有所思。“吐蕃人還是黨項人?”
“若是臣所駐熙河路自然是吐蕃人多一些,但環慶、涇原兩路,自然是黨項人。”說到這里,劉錫看了眼一直沒說話的頂頭上司張浚,稍微斟酌了一下言語才繼續說下去。“其實不瞞官家,吐蕃人野性難馴,且西面青塘一帶地廣人稀,頗難制約,所以素來通商容易、招募困難。倒是環慶路、延鄜路、涇原路三路北邊,因為與西夏人久戰的緣故,黨項部族居其中,或屬西夏,或屬皇宋,實難搖擺,所以彼處蕃兵多慕王化。而曲經略在那邊經營二十載,頗有名望,到橫山下尋些蕃部來住也屬尋常……這是大大的好事,實屬官家之前英明決斷。”
趙玖點了點頭……不是對‘英明決斷’表示贊同,而是對蕃部這個解釋有所認可,因為他剛剛想起來,眼下應該正帶領御營后軍往北線趕的楊惟忠楊老太尉,身為當今現存西軍資歷最老的一位,據說就是環慶路邊界蕃人出身,改了漢名而已。
怎么說呢?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宋的戰爭潛力還是有的,前提是你得盡全力將這些最后的力量給擠出來才行。
“官家。”見到趙玖只是問些細枝末節,那邊張浚倒是忍不住了。“官家之前便沿途收攏各部精銳,合而用之,加上御前班直已經聚眾六千,而如今兩路背嵬軍又到此,長安城內這般精銳便已經有了一萬兩千之眾,這都是可以與金人相當的兵馬,再加上曲端搜括出一萬人,還可以用吳璘代替吳玠守坊州,讓吳玠南下,這又是四五千……關西這里,十萬之眾已經遠遠超出了!”
“所以當出擊野戰?”趙玖看了一眼張浚,依舊顯不出喜怒。
“是!”燈火下,張浚戰起身來懇切相對。“臣以為可以出戰,且應當出戰,而且臣身為巴蜀五路轉運使,須提醒官家,聚攏兵馬是要時間的,后勤轉移也要時間,戰機更是稍縱即逝……而曲端、吳璘此時匯報,固然是聯絡之后的例行日報,也是請求指示的意思,若官家想要他們南下匯集大軍,便該速速決斷的。”
“臣贊同張運使分析。”不等趙玖開口,劉子羽果然也昂然起身。“曲端、吳璘此舉正是求問官家該如何用兵之意,而官家也該速速決斷,但臣以為,官家正該下旨,讓他們從保安軍(后世志丹縣)順北洛水往東行,出雕陰山口,以圖撓婁室大軍之后!”
二人立場分明,趙玖一時并未表態。
“官家。”就在這時,御營都統制王淵也趁勢開口。“臣以為此時出兵正在其時,昨日王副都統回報,婁室于端午日率大軍渡過白水,卻停在蒲城與美原之間的湖畔安營,儼然是畏懼炎熱,以求臨湖避暑,此時趁敵不備,且與活女部脫離,速速將其圍上,正好能將金軍堵塞在湖畔!”
“我只以為金軍不止是在避暑,倒像是在引誘我們。”劉子羽毫不遲疑,重復了一邊昨日的立場。
“引誘又如何?”王淵當即應聲。“金軍哪里算得到我們有那么多兵馬?他這三萬人只有兩萬真虜,我們合十萬之眾,完全可以一戰而破。至于再撓婁室之后,已經無用了。因為丹州已經被活女攻下,被隔在梁山以北的龍門渡與已經失陷的白水城一般,其實已經很難防御,若北洛水通道被截斷,婁室也可從容取道偏上游的龍門渡為糧道。再說了,以婁室的才能,撓后路未必能成。”
劉子羽毫不遲疑,當即再度駁斥:“撓后路不成,吞前軍就成?”
言至此處,劉子羽復又拱手相對趙官家:“官家,莫忘了曲端臨行前是何言語,彼時讓他北走正是要他撓婁室之后。”
“彼時何曾想過吳玠如此得用?”王淵也毫不客氣。“劉參軍,形勢一日三變,我們也當隨機應變,強守舊策未必就能安穩!咱們眼下是真的有一戰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