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方略
吳玠不是個矯情的人,十幾歲從軍,西軍里混了整整二十年的人哪個會矯情?
所以,僅僅是片刻之后,吳晉卿便俯首相拜,先口稱惶恐……沒有再度下跪,是因為趙官家扶住了他……然后再口稱愿為國家、天子效死。
乃是毫不遲疑,死死抓住了這個機會。
而趙玖也頷首應之,帥位便就此定下。
當然了,事情不可能這么簡單的。
且說,當日晚間,吳玠隨官家用過晚飯,本欲先說出自己對戰局的大略看法,以求得官家事先認可,卻不料趙官家直接婉拒,只說卿今日遠來疲乏,正該歇息,然后便推辭了過去。
于是乎,吳玠無奈,只能按照官家安排,睡在了中軍側帳中,與趙官家的大帳只隔了數十步而已,卻又輾轉反側,始終難眠。
這當然可以理解,君王一見垂青,托付國家重任,這讓良家子出身又在軍隊中苦熬了二十年的吳玠格外振奮,而且官家就在隔壁,也讓人頗為緊張。非止如此,隨著吳玠仔細思索今日任命,未等困倦之意稍起,忐忑之意便又取代了興奮感,繼而愈發難眠起來。
話說,首先想的當然還是與金人交戰事宜。
吳玠在坊州許久,又是難得大將之材,心中自然也有自己的思索,但很顯然,此戰事關全局,事關國家氣運,甚至事關官家生死……邸報他吳晉卿也會讀的……所以自然難安。
其次,便是自己身份的問題,雖然官家已經當面托付全局,可吳晉卿還是覺得麻煩,因為他雖然也是廝混了西軍十幾年的老軍務,所謂頗有資歷的西軍宿將,又是堂堂經略使,最近還有了一場難得的大勝……這恐怕也是入了官家青眼的根本緣故……但無論如何,一旦接手帥位卻注定會引來不滿和妒忌的。
因為擔任帥臣這種事情便意味著要承擔全軍十萬之眾生死,這不是簡單的誰上誰下問題,也不是說誰斬獲的首級數量多一些,積攢的功勛高一點,都是量化指標,然后君王抬手一指就能如何如何的,而是說,眼下除了韓世忠這種足以壓服所有人的人選外,換成任何人上來,都注定會引起其余人、其余派系不滿:
讓劉錫上來,以他的資歷和出身,西三路關西軍或許會服氣,但御營軍和北三路的曲端,以及他們吳氏兄弟肯定不會服氣。
換王淵上來,莫說關西六路兵馬,便是御營軍內部也會不服,因為御營軍比誰都清楚王淵當年在明道宮跟逆賊康履搞過事情,而且在劉光世事件中表現懦弱,這對一個武將來說,簡直是致命的。
換成王彥上位,這位八字軍統帥憑著鄢陵戰功早早建節,卻書生氣頗重,所以非止西軍不服,御營中軍中王德那一幫子人也會不服的。
便是讓曲端上來,所有人倒是嘴上不敢不服……因為所有人也都知道,誰真敢在臉上露個不服,這廝就真敢殺了誰立威……但心里還是不服,否則他也不至于被胡寅一個書生攆出了陜北。
那么同樣的道理,他吳玠上位,自己兄弟經營了一年多的北三路兵馬或許會天然擁護,可御營軍與西三路各部,憑什么服氣?
資歷、出身、官職、名望,這些都只是表面問題,內里其實是派系與山頭的問題,這是軍隊中的傳統惡習,是一種避免不了的東西。而這種問題,在諸軍倉促合流的情況下就更顯的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