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桑林
藩鎮二字,不是什么破天荒的詞匯,李綱主政時期,就曾經把這個當成國策,那時候制置使、鎮撫使滿天飛,主力帥臣身上一般都要兼任地方使職,然后自籌軍餉,自募兵馬。
而且不得不承認,那種措施在當時是絕對正確的,它讓當時陷入流亡狀態外加只有兩三萬可憐兵馬的大宋朝廷獲得了喘息之機,并以此發展出了多個野戰集群,為后來的趙宋朝廷的防御、立足提供了最基本的軍事力量。
韓世忠的御營左軍,張俊的御營右軍,岳飛的御營前軍,張榮的御營水軍,前期全都是靠著自己的地盤自己的營收養活的部隊,李彥仙部更是因為維持著唯一一個黃河北岸突出部,一直到現在都是軍政一把抓……甚至趙玖直接控制的御營中軍,里面也得有一多半是那些前期的‘藩鎮’分流過來的。
那個階段,這些帥臣們自己收稅、自己募兵、自己建立工坊打造軍械……韓世忠部精銳部隊標志性的銅面就是這么來的,而張俊不舍得給士兵花錢得到‘鐵面’這種嘲諷性的外號也是那個時候的事情。
那個時候,這些帥臣甚至自己任命官吏、軍將,只是例行給朝廷報個備罷了。
但是問題在于,那是以前了。
鄢陵之戰勝后,趙官家還于舊都,上來第一件事情便匯集各部帥臣,然后吸收掉宗澤留下的東京留守司兵馬,再然后,財政稍微有了一點樣子,便著手整飭御營軍,不惜加賦加稅,也要對御營各部進行員額定奪,從而收回了各部的財政權力。
從那以后,各部的軍餉就須從中央調撥了。
而且,這個以回到東京為轉折點的收權過程是一直持續的、漸進的,軍餉之后,是地方官的派駐權被收回,是御營中軍不斷強化,是韓世忠征兵引發民怨遭遇申斥,是岳飛索求軍械材料最多受到李光、李經彈劾,是曲端這個最跋扈的軍將被一個御史給押送到了朝廷,是王燮這個敗類被在酒席上處死,是連張榮部這群水賊出身的人都在東平府戰役后被整個整編。
而終于,等到了堯山戰后,便是最后一個西軍也被整編進了御營體系,而且朝廷還在關西與河南對退役與有功的士卒做出了授田。
甚至就在現在,韓世忠移駐到關西后,淮西諸地也在劉汲的直接負責下進行類似的整理。
這個中樞朝廷,沒有一天是閑著的。
那么,當所有部隊都在去藩鎮化的時候,天子說你的部隊其實是想回到藩鎮格局,算怎么一回事?
“臣受陛下大恩,絕無此心!”吳玠恍惚了一下,只能勉強拱手,但略顯顫抖的聲音還是明白的顯示,他此時已經有些慌亂和失態了。
而張俊此時也無之前幸災樂禍之意了,只是束手不語,冷眼看著對方這個西軍故人。
“不是說你,而是說西軍本來就是個藩鎮姿態。”趙玖當然不會讓對方會錯意。“而且,朕大約是知道的,因為本朝守內虛外之策,西軍素來顯得溫順,并不與五代殘唐藩鎮那般桀驁……但實際上,在內里制度上,依著朕看來,西軍依然還是實打實的藩鎮之態,不然何至于有種種藩鎮手段?”
話說,吳玠也好,張俊也罷,都是老西軍了,盡管趙官家這話說的有些拗口,也有些過于強詞奪理,但二人還是本能會意,因為他們從心底明白知道趙官家說的藩鎮手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