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題記
“御營前軍都統岳飛被旨討賊,自洞庭至于桂嶺,平蕩巢穴,兩廣、湖湘悉安。痛念二圣遠狩沙漠,天下靡寧,靖康之恥,猶然未雪,故當誓竭忠孝。賴社稷威靈,君圣相賢,他日掃清胡虜,復歸故國,寬天子宵旰之憂,此所志也。顧蜂蟻之群,豈足為功?”
很顯然,岳鵬舉是真有點飄了的感覺。
但沒辦法,這一戰打的實在是太漂亮了。
用這個時代的眼光來看,山地、瘴氣、苗寨,說不清的盜匪扎根到地方為禍多年,根本就是一個無解的麻煩,甚至一開始就沒有幾個知情人對這次進剿抱有絕對的信心……這是因為虔賊根本就不是這幾年的事情,它只是恰好遇到了靖康之變和隨后的戰亂,所以叛亂的規模變大了而已,而早在之前所謂太平盛世的時候,虔賊就是一個專有名詞,就是南方的痼疾。
當時的朝廷,也只能是把這種叛亂給壓制在山區內了事。
但是,岳飛就這么干脆利索的打贏了。
這一仗,本質上當然是個剿匪性質的平叛,相對于對上金人的戰斗而言,很有些后世美職籃常規賽對季后賽的味道,但是問題在于,三十五秒十三分比總亞軍還是更值得吹一些的。
這一仗大約也是如此。
回到眼前,岳鵬舉志得意滿,引大軍主力順贛江一路北上,初時沿江江西地方官吏,幾乎不敢相信,但眼見著無數俘虜被順次安置在江西各處屯田點、礦點,而官軍主力耀武揚威,行軍旗幟招展有序,且隨著那些安置好俘虜匯集來的軍隊漸次合流,部隊規模也日益龐大……卻又不敢不信。
只能說,隨著南面訊息追上軍隊行軍速度,沿途官吏的態度堪稱一日三變。
不過,也來不及再變了,國境之內,大軍順江而下,行軍何其之速?何況岳飛因為之前撫州知州的事情跟江西官場鬧得不些不好,所以也懶得多打交道,干脆停都不停,直接北上……到了五月中旬,御營前軍便已經過鄱陽湖,進入屬于江南東路的江州地界。而到此時,岳飛方才在江州稍駐,乃是要等候江西、江東兩路供給的軍資,方好繼續北上。
也就是這時,岳鵬舉終于知道了東京議和風波。
而且,該知道的不該知道的,此時他都已經盡知。
這倒不是說東京城那邊御營前軍負責抄邸報的能這么快知道他回來,將消息匯總專門送過去,而是說,這個空檔期,朝中戰和之爭愈發激烈,明顯已經超出了尋常討論范疇,不僅在中樞有了勢如水火之態,甚至已經蔓延到了東南地區……而莫忘了,江南這地方,還有李綱與呂頤浩這兩個立場分明的重量級選手加對手呢,二人早早就在這東南之地擺明車馬,公開論戰起來。
而岳飛就在江州坐著,那以他如今的身份,怎么可能躲的開這些訊息?
話說,呂頤浩作為兩浙路經略使,權責極大,資歷極深,又素來拿捏得住下屬,所以周邊官面上倒是無人不敢不主戰的,幾乎各府各州各軍各監,都在往汴梁上書,請官家堅持己見,不要聽小人之言,擅自議和云云……不這么說是不行的,因為呂經略絕不留隔夜仇。
便是李綱這位曾經做過公相、現在也是朝中一大派系精神領袖的人物,也直接遭了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