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攻守
因為這就是歷史正文,是歷史的進程。
無數死亡、生存、火焰、鐵流、自然、人性的最上方,歷史終究會吊詭的選擇以這種事情為節點進行毫無感情的記錄……趙宋七年抗戰,五年砥礪,終于在建炎六年的春日踏出了反攻的那一步。
然后時過境遷,沒有人會記得所有那些曾經活生生的面孔,也沒有人會記得所有那些曾經閃耀了時代的刀光劍影,只是一部分人,一部分事情,如同這次反擊一樣被人毫無感情的記錄下來。
吳玠動手后,其余宋軍也都動作不斷。
韓世忠部重新進入同州,并有一部向前拱入丹州,確保了對延安的另一側壓力,同時直接威脅到了金軍自河對面大寧一帶支援延安的通道,這使得延安的金軍真切感受到了被圍殲的危險。
而西夏那邊的壓力明顯更大,岳飛部、曲端部、王德部,數以萬計的宋軍精銳大量出現在涇原路,騎步俱全,然后儼然以鎮戎軍(后世固原)為大本營,開始對之前被西夏奪走的懷德軍也就是俗稱的平夏城,以及西安州北段城寨展開了猛烈的進攻。
平夏城這個地方,戰略位置極為突出,乃是哲宗時集中了整個關中的人力物力,突然啟動,用了二十三天突擊筑成,而甫一筑成便引發了西夏的極大震動……因為這座城和周邊的配套塢堡直接控制住了葫蘆河的上游,而葫蘆河橫穿兜嶺,一路直接抵達黃河。
到了這個入河口,距離西夏核心興靈之地(寧夏平原)便其實只有區區一百二十里。
昔日李乾順母親小梁后二次出征選擇此處,不是沒有道理的。
且說,岳飛、王德、曲端三部明顯是抽調的精銳,而且其中大部分將領士卒居然都是本地人,上來便能適應戰場,同時騎兵比例也相當之高,卻是甫一接戰便有侵略如火的氣勢。而在這幾路宋軍的猛烈進攻的之下,葫蘆河流域,也就是西夏人稱之為蔚茹河了,周邊防線迅速崩塌,城寨迅速被分割包圍,可以想見,如果不能迅速派遣成建制大規模援兵的話,那么李乾順在靖康后的努力,將會徹底化為烏有。
而這,則讓因為戰事猝然爆發而陷入到某種艱難處境的李乾順更加艱難起來。
此人當了快五十年的西夏國主,當然知道平夏城的重要性,當然知道好不容易趁著靖康之亂取來的平夏城一旦被宋軍奪回,那西夏將永無寧日,但偏偏不敢輕易抽調兵馬迎戰……因為就在宋軍全線進攻、進逼的三月上旬,一個從俘虜、邊地搖擺小部落那里反復得到的確切消息是,趙宋官家的龍纛再次北移了,卻是直接進入了坊州最北端的坊州州城。
坊州州城當然是個戰略要害,這點從之前吳玠在此取得的戰果可見一斑,宋軍在此布置兵馬也是理所當然之事。然而,僅僅是布置后備卻無須趙宋官家的龍纛。
很顯然,趙宋官家是要直接都督韓世忠、吳玠二部以對延安-橫山這個東線戰場。
且說,大宋天子出現在距離前線不足百里的情狀,對女真人而言已經是家常便飯了,但對于西夏人而言,對于那些橫山中的黨項小部落來說,對于陜北淪陷區士民而言,卻依然是極大的震撼。
很多黨項小部落,反反復復,雖然大多數時候還是自認是西夏人,可百年浸染,卻還是曉得大宋天子為何物,骨子里是有這么一種畏懼感的。
故此,大宋天子就在坊州,這一句話帶來的震動和壓力,直接讓橫山一帶風聲鶴唳起來,很多橫山內外的黨項小部落都有動搖之態,更有陜北淪陷區士民屢屢暴動、倒戈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