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有初
而韓世忠、張俊、王德以及他們所領的御營左軍、右軍、中軍……雖然都很有西軍特色,卻有另外一個顯得很突出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是一開始便追隨趙官家行在進行流亡、逃跑的軍隊。
韓張不說,王德及其部屬基本上是劉光世舊部,而這三家加一起,正好應了一開始的御營根基。
這天下的事情就是這么麻煩,軍隊的山頭,大將個人的名位,軍隊構成上的地域特色,以及眼下屯駐地域形成的利益集團……方方面面,是是非非,總得做出一些取舍,拿定一些主意,然后讓一些人高興,讓一些人憤恨。
只不過,這次的事情尤其麻煩而已。
擴軍的事情還是懸而不能決……當然,這也是跟此事不急有關系,畢竟到此時,去年初的第一輪擴軍計劃都還沒有徹底落實,便是要推行新的計劃最最起碼也要等此次輪戰結束之后再說。
至于輪戰,上下卻都沒什么可說的了。
一則,趙官家一直沒有把軍事行動決策權下方,朝中天然缺乏話語權;二則,自從奇葩卻又理所當然的宋金貿易以各種奇葩方式展開以后,大宋財政上的經濟余地其實遠超朝臣們,包括趙官家的想象。
這玩意才是一個之前所有人都沒想到,但實際上卻極度符合經濟規律,而且數額巨大的財政門類。
實際上,回顧之前一年多的建財大業,點驗收益就會發現,宋金奢侈品貿易、中日貴金屬貿易、廣越尺布斗米貿易、大理礦產交易、西域絲綢之路貿易……與這些貿易協定帶來的好處相比,趙官家和朝臣們絞盡腦汁搞得那些表面上是金融創新,實際上是竭澤而漁的玩意,根本不夠看!
那句話怎么說來者?
全球化與自由貿易才是十二世紀的唯一出路,搞金融創新就是死路一條。
而就目前的情況來說,當錢糧漸漸顯得不是問題以后,軍事行動就會顯得理所當然。這件事,幾乎是以默認的方式,迅速得到了通過。
還有六科的設立,講實話,此事的討論觀關鍵有點出乎趙玖的意料。
原本趙玖以為,事情雖然是戶部尚書林景默提出來的,但其余幾位尚書未必會贊同,因為這種東西在起到監督作用之余,明顯有利于宰相對六部進行鉗制……然而出乎意料,六部并沒有太大的反對意見,但是針對這個新監督部門由誰來控制的問題,卻爆發了激烈的爭執。
都省、樞密院,還有御史臺紛紛引經據典,認為由自家來控制。
一時相持不下。
當然了,這又是趙玖的無知了……歷史上,針對中樞官吏設立六科及相關考評、監督體制是在明代中期,彼時是宰執有實無名,內閣名義上只是皇帝的秘書班子,跟翰林學士一個說法,而六部卻是長久的實權部門,所以一直存在一種閣部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