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旨意
呂頤浩見到這般,毫不遲疑,直接拱手以對。“太祖昔日取天下,精兵不過十萬,前二十年,雖有女真驟起,立萬戶二十,橫行無忌,以至成靖康之禍,可建炎后,官家勵精圖治,亦養御營大軍三十萬矣……仗三十萬兵,何事不能為?況且,御營諸將,韓世忠、李彥仙、岳飛、王彥、張俊、張榮、吳玠、曲端、王德、酈瓊、李寶,自上月起,皆連番上書求戰。如今又逢北方名王遭天誅,所謂兵精糧足,人有戰心,而當此天賜良機,不取反得悔禍。愿官家睿斷早定,決策北向,莫做遲疑。”
這便是宰執出面,公開提出正式北伐了,但趙玖依然一聲不吭,復又看向了王彥。
王彥心中明悟,立即起身到呂頤浩身后,拱手做答:“官家,御營、樞密院、武學早有預案種種,此時進軍自然也有備案。何況,究其根本,黃河枯水未至、冰期未臨,其實并無軍事大害。便是有,也比不上這個天賜良機。官家……按照規制,那金國三太子、四太子分明是例行左右分掌河東、河北的,如今訛里朵死在清河,咱們說不得跟燕京一般快知道消息,而趁機良機進軍,雖只是一人之死,卻足以讓女真東西戰略失衡!就不要猶豫了!”
“所以,朕還是按照原計劃去陜洛,都督關西諸路出河東,并以御營前軍、右軍出大名府?”趙玖直接將不算秘密的軍事機密說出了口。
“是。”王彥斬釘截鐵。
趙玖口干舌燥,復又看向了岳飛,很顯然,他還是需要一個軍事上的定心丸,或者說一個軍事上的判斷依據。
岳飛瞇著大小眼,也主動立到呂頤浩側后,卻也是拱手出言:“官家勿憂,臣有一策,可以驗出那金國三太子是真死還是假死,或者說是驗出河北是否為之震動失措。”
“怎么說?”趙玖精神一振。
“遣兩名統制官率五千兵過河,依著那聊城知縣的意思去輕襲聊城,單看眼下局面,不管那三太子真死假死,都必能速速得手。”岳飛不慌不忙。“而得聊城之后,咱們且緩發兵推薦,只引大軍在河南不動,看大名府反應,若是大名府反應迅速,即刻遣金國精銳迅速合圍聊城,官家便不要猶豫,即刻許臣發御營前軍、右軍、水軍全軍進發河北。而若大名府措手不及,支援緩慢混亂,則此事或許還有說法,官家稍緩進發或許也可。”
趙玖一時怔住。
非只如此,原本許多隨行近臣、本地御營前軍軍官都已經蠢蠢欲動了,聽到這話反而怔住,其中很多不知兵的幾乎以為岳飛說反了。
但是,其中不乏聰慧敏銳之輩,卻是稍作思索,即刻醒悟。
“就這么辦!”趙玖不等群臣討論開來,直接咬牙下旨。“鵬舉自做軍事準備,王彥再去整備全盤籌謀,呂相公、范學士等人速速準備好旨意,只待北面結果!”
旨意既下,呂相公也明顯支持,眾人轟然一聲,便各自散開,然后忙碌起來。
當日晚間,吾山大營幾乎全體出動,除去部分留守之外,卻是一分為二,一部五千人,由御營前軍統制官馬羽、王剛二人分領,直接了當乘夜渡河,往正對面的聊城而去。
而剩下的之前集合在吾山的御營前軍、中軍兵馬,外加隨駕御前班直,足足兩萬之眾,卻是連夜打起火把,沿黃河大堤逆流而上。
與此同時,數不清的信使、哨騎直接在河上、岸上往來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