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談兵
“吳玠是少有能與岳飛一般有堂正之才的人,比之韓世忠還要明顯些,御營后軍也算不賴……但他本人也好,御營后軍也好,都脫不了西軍舊毛病……”趙玖坦誠以對。“只能算半個實帥,和韓世忠一樣,得朕看著、敲著,否則什么花樣都能出來。”
“張榮呢?”
“張榮與御營水軍當然不差,張榮也是朕難得新任的一方,但水軍終究只是專才……控制住黃河,進取大名府或許還有用……可真到了決戰的時候,便是想用他怕也是用不到他。”
“那張俊、李彥仙、馬擴、王德、酈瓊就不必說了。”呂相公微微嘆氣。“張俊似韓世忠,但其人其部皆更不堪一些,李彥仙似曲端,不過其人略勝曲端,其部多草莽,也只能臨陣看效果了。馬擴也是太行專用,王德、酈瓊是官家直屬。”
言至此處,就在王彥準備說些什么的時候,呂頤浩略一思索,卻得出了一個頗顯有趣的結論出來:
“如此說來,這種大將局勢外加本朝制度倒有些專門契合馬上天子的意思……所謂‘將能而君不御者勝’……官家將岳飛托以方面之任,然后親臨前線總督著這些有毛病的各部將帥,取長補短,做大局調配,再適時放權,不干涉具體指揮……是也不是?”
趙玖哭笑不得,也不好說是,也不好說不是的。
好在周圍近臣雖然留下的不多,但也有范宗尹、仁保忠這樣的,立即接過話奉承了起來。
然后,又因為不再涉及帥臣,大多數人也能插嘴,一時便是楊沂中、劉晏、虞允文、梅櫟這些人也趁勢言語了起來。
話題也從河中府的得失轉移到了太原、隆德府的援軍,以及金軍的應對。
而且,隨著屏退令解除后,更多的人圍攏起來后,復又進一步延展到勢必會對戰局產生真正決定性影響的東蒙古是否參戰、高麗是否會參戰,二者參戰到底會站到哪一方?
以及太原府首府陽曲城、大名府首府元城會花多久拿下云云。
這些都是很嚴肅卻又很有趣的話題。
譬如說,雖然眼下北伐已經正式開始,但實際上連個檄文都沒有的……張樞相雖然據說做了一個,但那檔子風波出來后,到底是沒敢發出來……所以宋軍更像是突襲。
尤其是宋軍堯山戰后在黃河沿線設立了密集的兵站,以確保信息傳遞能做到這個時代最優的流暢,也盡量保證了部隊調度的機動性,這明顯會給宋軍進一步的先手優勢。
實際上,很多隨行的近臣、班直軍官,都認為,女真人在河東方面的主題力量很可能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察覺到宋軍的全面北伐。
原因很簡單,三太子死在了大名府北面的清河,而從大名府將訊息傳遞到河中府這邊有三種可能途徑:
第一種途徑,先走九百路里到燕京,然后燕京發信息轉給五百里外的真定府,真定府同時發文給隆德府與太原府,等到了太原府或者隆德府,才會將訊息再通過軹關陘或者汾水通道傳遞給河中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