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父子
“知道了!”烏者心中大恨,卻是匆匆抬上面罩,轉身打馬而去。
仆散背魯見狀,心中也是有些無力之感。
要知道,相較于自己常年在鴨綠江附近鎮守,他的這個兒子從七年前才十六歲時便率一個部中謀克往前線從軍,一直在外甥訛里朵的照應下參與作戰,還一度在堯山大戰中隨從訛魯補、阿里渡河參與了攻洛陽之戰,逼死了宋國宰相汪伯彥,早早在帥府中記錄了戰功。
這種經歷的差距和年齡的差距,注定了父子二人的戰爭觀念截然不同,也注定了父子二人在軍中實際影響力稍有錯位。
不然,仆散背魯何至于這般憂心忡忡?而仆散烏者又如何能指揮得動前線部眾?
閑話少講,仆散烏者扔下步兵,率領十個謀克和自己那個猛安中的六個謀克一起上前,一面使其中十個謀克分為兩撥交替前進,重新抵住宋軍攻勢,一面使本部六個謀克就地整頓軍紀,收攏潰兵,局勢居然被他輕松拿住。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上游戰事全線展開后,做為露出破綻的一截,韓世忠親自催動背嵬軍進發此處,可以說是宋軍攻勢最猛烈的一處,也完全可以說,是宋軍全線占優的一處戰場。
可占優歸占優,卻不代表宋軍能做到摧枯拉朽,挺進如潮。
有殺傷,但對雙方的重騎重步而言,只要陣型不崩壞,士氣不崩殂,大規模殺傷幾乎是個笑話,尤其是牛毛春雨撒到現在,雖然還沒有嚴重影響戰馬牲畜的往來,卻已經使得兩軍各自主要破甲殺傷手段之一……也就是重箭與硬弩,一起失效了。
正如劉晏所言,克敵弓拿出來,三矢過去,射程和準度就完全不是一個武器了,而大哥不笑二哥,金軍素來倚仗的近距離硬弓重箭同樣如此。
也有推進,韓世忠以背嵬軍為前鋒,讓解元以另一支本部精銳為側翼犄角頂住突合速,然后又引李世輔為后援,完全可以說是要精銳有精銳,要兵力有兵力,要士氣有士氣,沒有任何理由不能壓過對方。
但是,兩軍軍陣都太厚了,所以戰事往往是如眼下這般,背嵬軍以騎對騎,打潰了一次金軍拐子馬戰術的輪番抵進,趁勢進發百余步,新的一支金軍騎兵就又以拐子馬的姿態重新自缺口處抵進,而原本的潰兵也能在后方稍微得到喘息,繼而發揮女真騎兵特有的韌性,只是稍微整頓便又重新加入預備戰列。
這種場面,便是典型的焦灼。
事到如今,金軍就是要維持焦灼狀態,宋軍就是要打破焦灼狀態。
這對雙方都是一種考驗。
雨水明顯一陣一陣的,令雙方全都心煩意燥的焦灼中,雨水復又緩和了下來,而混亂之中,剛剛又被韓世忠那面大纛逼退了百余步的厚實戰線中,仆散烏者忽然注意到,數十騎精銳女真鐵浮屠自遠處高地方向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