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傳旨
格局高,自然不必多言……獲鹿那般大勝,別人不知道,這都七八日了,相隔百里的定州如何不知道?在座的三人如何不知道?而當此大勝,那位官家沒有好大喜功大舉進發,沒有屠戮俘虜煊赫威風,反而將事情的重點放在時節所迫的農事上,萬事皆以農事為軸來做,確實顯得有格局,也分得清主次利害。
除此之外,單說其中手段,其實也是很高明的。
比如說第一道旨意,你一個金國地方官甭管接受不接受,總是可以去做的,而且應該去做,沒有任何人會說你安撫百姓、恢復秩序、重視春耕是錯的。
但是,偏偏又有了一絲鋪墊與心理暗示。
所以第二道旨意,就給了部分本就想投降的人順水推舟的機會。
而接下來第三道旨意就更有意思了,所謂巡視春耕,當然是指巡視、督導、檢查春耕事宜,但既然是巡視,就不免要有評判,既然是評判,就不免有優劣。
別的不提,回到那些金國任命的河北地方官身上,該如何面對那些趙宋官派出來的工作組呢?
首先,要不要打開城門讓宋國的工作組進來?
不打開,沒問題,那是軍隊的事情;但打開了,一個最重要的心理門檻是不是就過去了?
接下來,表現的很差勁是一說,這也很正常,一朝天子一朝臣嘛,這都是兩個國家更替了,平平安安卸任又如何呢?
但如果真給評了個春耕工作優秀,那又是個什么意思?
總不能說我接受趙官家旨意安撫百姓、督促春耕,做的特別好,宋國欽差都說好,結果回頭說我是敵國偽臣,一刀砍了吧?
十之八九,便會趁勢留任,或者轉任。
所以,要不要努力工作一下……嘗試一下呢?
當然了,實際上這還沒完,春耕結束了,工作組留在一個地方,是不是可以順勢對金國之前分配給那些猛安、謀克、蒲里衍的財產土地進行接收清理?
是不是就可以在春耕后進一步履行趙官家的戰前承諾了?
后來這些事情,毛碩這些人暫時是不知道的,但僅僅是之前的考量,僅僅是三道旨意蘊含的政治態度,僅僅是那一點點小權術,就足以讓很多金國地方官心里動搖了。
須知道,人都是想進步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