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獻俘之路(六千五)
過了黃河之后,距離大梁已經不遠,大軍的蹤跡也不可能再掩瞞。
路上遇到好幾次地方官吏,驛站官員的詢問,他們大多小心翼翼,說話十分小心,畢竟面對一支全副武裝的龐大軍隊,誰都不由心驚膽戰。
還有些比較聰明,消息靈通的官吏顯然猜到一二,說話都是戰戰兢兢。
史從云沒跟他們耽擱,過黃河之后立即急行軍,迫不及待逼近大梁,越是耽擱,他心里越發不安,此時朝廷是個什么局勢他完全不知道,但有一點他知道,越早回去,家里人越安全。
經過數年的發展,大梁城已成為眾中原和北方的中心,八年的安穩時期十分難得,大梁城正逐漸恢復著繁盛。
距離城外幾十里里時,史從云便見到大量的煙火氣,許多聚落,村鎮到處可見,五六年前他初入大梁時,這還是荒無人煙,少有什么人影。
如今大梁城外幾十里里也有了人來人往的聚落,以大梁城為中心的外圍密集聚落更是已經蔓延十幾里。
這既說明大梁的繁榮發展,也是形勢所迫,當今亂世,有個能安穩度日遠離戰爭的地方十分難得,而隨著周國的強大,接連的勝仗威震天下,大梁逐漸成了安穩度日的理想之地,很多人都想在大梁附近立足,以求茍安。
這幾年隨著大周南征北戰的接連順利,大梁附近聚居的人口也越來越多,天南海北的人都想著往大梁擠。
以至于大梁城的外臣都擴建了好幾次,外圍村鎮管理也讓開封府尹焦頭爛額。
大軍的出現并沒有造成太多恐慌,因為這些年大軍進進出出并不奇怪,而且連年的勝利,保證大梁八年的安穩,加之史從云和史彥超父子實際掌管禁軍兩司,治軍都很嚴,使百姓對于禁軍的印象一再改善。
但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前人做得太絕,以至于他們只是稍微改善,在百姓眼中已經是不得了了......
唐末以來的軍閥對百姓殘害到什么程度,最殘忍的有大量殺百姓充軍糧,還不是個例。次一點的動輒砍人手腳,喜歡殘殺人取樂,把物理上的吃人當成愛好,張顯威武。
而搶掠百姓,殺俘,屠城都是常規操作,當今官家柴榮打高平時候軍糧不少就是直接搶河東百姓的,殺俘也很多,打淮南的時候對白延遇、趙晁等人縱兵搶掠都是默許的,如果不是史從云打仗給力,按照歷史上來官家還會因為打楚州不利,城破之后全城男女老少盡數屠滅。
這些對于這個時代來說,都是司空見慣的操作,兩相比較之下,史從云的舉動可謂太得人心了,這就和趙匡胤被稱為仁善之主,但他其實是宋朝殺大臣最多的皇帝一個道理。看事情不能跳出所處時代和環境。
沿途百姓對史從云麾下大軍不害怕,不驚恐,已經非常難得,甚至不少老人見他旗幟在路邊跪拜,稱他為救世菩薩,許多百姓默默注視他們路過。
這不僅是他的作為,還有同行的襯托。
“往大了說這是個壞時代,自私的說這又是好時代。”史從云嘖嘴感慨,說了一句令眾將摸頭不著腦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