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指甲(4K)
于是武士又沿著麻繩爬到人間,去求因緣神,
神明感動于二者的情誼,將那根麻繩永遠地送給了他。
從此之后,武士便帶著孩子們來到了羽張山上,修建房子住下,
每年七月的某個夜晚,他都會帶著孩子們利用麻繩,沿著井,下到黃泉之國,與孩子們的母親相見。
而羽張山從此也被改名為了緣山。】
以上這些,便是傳說故事的全部內容,除此之外,紙張上還有書寫者的評論。
【我的老師,著名的民俗學者巖本茂數先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訪問緣刻村中的十數名老人后,記錄下來了這則關于緣刻村建立原因的傳說故事。
可以發現,這則傳說與伊邪納岐前往黃泉國尋找死去的伊邪那美的神話故事,在某些方面非常相像。
同時又蘊含了許多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教化作用的哲理,比如不可重男輕女,夫妻二人應當相互信任,應當遵守承諾,否則就會遭遇不幸等等。
這則故事在緣刻村與相鄰村落流傳廣泛,緣刻村每隔四年都會舉行一次慶典,在村落中張燈結彩,并于神社表演基于這段故事的能劇,教育人們要重視家庭,珍惜伴侶與愛情,保護好家人,遵守承諾等等。
慶典期間,神社的管理者,同時也是村落中最大的地主平塚家族,會免費提供酒食,因此會吸引許多外來者。
然而,因為這則傳說的緣故,一部分失去生活希望,走投無路之人,也會來到緣山,他們將緣山視為與黃泉國相鄰的土地,
因為生時尋求不到愛,便想著在緣山上死去,
想要像傳說中的那名武士一樣,在黃泉國與愛人相見。
導致每年都會有失意者在緣山上自盡,失蹤,神隱。
這種風俗最早可以追溯到鐮倉幕府中期,到室町幕府建立之前。
我的老師巖本茂數先生,有幸被平塚家族邀請,在緣刻慶典期間,到平塚宅邸中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