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祝壽?不行
母親和幼弟為了他這樣做,讓李景心里背負了極大的壓力。
壓力過大,便容易反彈。
好在,李景終究還是理智的,他深吸一口氣后,對老太監(jiān)道:“大伴不必急,孤只是隨口埋怨一句罷。你放心,孤不會浪費母后和小五的一番好意。尋個機會,孤會禮賢下士,回報賈薔一番。”
……
距離寶郡王府不過隔一條街,便是四皇子恪榮郡王李時王府。
李景身邊只一個老太監(jiān)當(dāng)軍師,李時賢名滿天下,身邊也有三位高才,被他拜為書房先生。
其中,甚至還有一名僧人。
此刻,兩個大儒一個和尚,面色都有些凝重。
許多人都能看出的問題,他們?nèi)思热荒鼙焕顣r拜為先生,自然是世間高才,不會看不出。
隆安帝對李時,并無立儲之心。
甚至連緣由所在,他們也都想到了。
其一,自然是因為類祖不類父。
李時敬重儒法,接待大臣時,令人如沐春風(fēng),是禮賢下士的典范。對于有難處的臣子,犯了過錯的臣子,也總能予以極大的寬容,準(zhǔn)許他們改過自新。
這在儒家百官看來,是妥妥的明君種子,仁君作風(fēng),有這樣的君主在,天下豈能不昌盛?
李時的做派,極類景初早期年間的太上皇。
其二,過猶不及。
皇子的名望太高,甚至都要邁過天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