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佯退
陳慶欣然道:“現(xiàn)在才三更時分,我們立刻出發(fā)前往臨潼縣!”
..........
韋琨是齊軍統(tǒng)制,年約三十歲出頭,他出身京兆韋氏家族,不過他不是正堂,而是臨潼縣的驪山堂,原本是宋軍的涇源軍指揮使,富平之戰(zhàn)中投降了金兵,后來又成為齊軍一員,被封為統(tǒng)制。
齊軍入關中,因為他是關中人而被選中,被封為華州防御使,率領三千軍隊駐守華州。
韋琨接到了秦王的緊急命令,要求他立刻率軍前往京兆城駐防,其實他并不愿去京兆,在華州他是頭,可以說一不二,但到了京兆,首先上面就有最高主帥秦王,還有都統(tǒng)制、副都統(tǒng)、都虞侯,都在他官職之上。
但韋琨沒有辦法,秦王的軍令他不敢不從。
韋琨率領三千士兵沿著官道一路浩浩蕩蕩向京兆進發(fā),他并不擔心路上安全,他接到的鴿信中說得很清楚,陳慶已率宋軍從涇源道北上了。
中午時分,大軍進入了臨潼縣,韋琨就是臨潼縣人,他妻兒和父母都在縣城內(nèi),既然路過臨潼縣,他當然要順道回家去看看。
距離臨潼縣還有二十里,韋琨命令軍隊放慢行軍速度,他自己帶著十幾名親兵加快速度向縣城奔去........
在距離縣城約十里處,分布大片樹林,東面是一望無際的農(nóng)田,南面遠處便是一條連綿不斷的山巒,那邊就是驪山了。
陳慶立馬在樹林邊上,望著百步外的官道,就在剛才一名大將帶著十幾名騎兵疾馳而過,應該就是敵軍主將韋琨,他先趕回家去探親,卻把三千士兵丟在后面。
過了不到一刻鐘,遠處白雪皚皚的原野上出現(xiàn)一支長長黑線,陳慶的經(jīng)驗十分豐富,他一眼便看出敵軍的行軍狀態(tài),沒有任何警惕,三千人的隊伍居然長達數(shù)里。
當然,這也很正常,只有在戰(zhàn)時狀態(tài)下,軍隊才會集結在一起行軍,普通的行軍,沒有催促,隊伍之間相距就比較遠了。
齊軍三千隊伍越來越近,距離埋伏的宋軍已不到半里,陳慶輕輕舉起來右手,這是準備戰(zhàn)斗的命令,命令迅速傳遞,兩千五百騎兵紛紛抽箭搭弩。
宋軍騎兵們用的是軍弩,射程達三百余步,一百五十步內(nèi)可以射穿敵軍的皮甲,他們距離官道一百步,正好在殺傷射程之內(nèi)。
隊伍終于從前他們面前經(jīng)過了,最前面是百名旗兵,高舉著上百桿大旗,后面則是浩浩蕩蕩的齊軍步兵了,每個士兵肩扛長矛,腰挎戰(zhàn)刀,其中一部分士兵還背著弓箭,另一部分士兵手執(zhí)大盾和戰(zhàn)刀,另外還居然有三百名騎兵。
其實齊軍步兵的編制和宋軍一樣,講究一二三四,一成騎兵,二成刀盾兵、三成弓弩手、四成長矛兵。
所以軍隊有三百騎兵很正常,一般都是斥候和主將親兵,甚至他們盔甲都和宋軍一樣,不過各軍也有各自的特點,比如陳慶五行屬土,所以他的軍隊尚黑,秦州軍的盔甲都涂成黑色,軍旗也是赤底黑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