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科舉
題目很簡單,讓所有士子松了口氣,都覺得自己能發揮很好,誰沒有寫過幾首抒發志向的詩詞呢?
但不少聰明的士子開始擔心起來,這就意味著明天的對策題會很難,否則拉不開差距,還有人想到了書法和卷面整潔的重要性,恐怕稍有修改就會落榜。
這時監考官開始發放試卷紙,他提醒道:“大家最好先寫姓名、考號、桌號,把名字糊住,要不然到最后肯定會有人遺忘,但我再提醒一遍,桌號不要糊,否則會沒有完整的卷子。”
桌號是什么意思?因為要考兩天,兩天的試卷都是當天上交,那么怎么把兩天的試卷歸并起來?這就要靠桌號了。
比如晁清的桌號是七-二四五,這就表示他是第七分考場,二百四十五號,專門有人會找到兩份一樣桌號的試卷,歸并在一起。
那有人肯定會說,如果今天晚上把桌號告訴審卷官,不就知道是誰的試卷了嗎?
當然不可能,桌號是考試前一天才編好,考試前一天晚上才貼上桌子,而審卷官早就被隔離了,根本就無法聯系。
當然,考生的智慧是無窮的,或許有人會和某個審卷官事先講好,我在試卷左下角留三個墨點,但你怎么知道審卷官正好審你的卷子呢?而且故意留記號,會被視為廢卷。
所以自古以來,最有效的作弊辦法就是事先泄題以及替考,其實替考也很難,若替考者能考上,他為啥不自己參加科舉呢?
而且一旦被查到,替考者會被革除功名,風險極大,除非是給了讓人無法拒絕的價格。
晁清提名在卷頭寫上了自己名字和考號,又把漿糊刷在紙條上,這是每一個士子都要訓練的基本功,糊名有一定技巧的,不能把名字貼住,否則會把姓名和考號撕毀,就變成無名試卷了。
漿糊只能沿著紙條的邊緣抹一圈,然后等墨干透了以后再小心翼翼的貼上,但考生們從小就開始糊名考試,都已經駕輕就熟,基本上不會出問題。
糊名花費的時間比較長,等名字糊好,第三通鼓聲敲響了,考試正式開始。
晁清詠志的詩詞不知寫了多少首,但這會兒讓他拿一首出來,他卻有點躊躇了,他忽然發現自己寫的每一首詩詞都拿不出手。
谷癮
他遲疑片刻,終于提筆寫了一首半個月前在來京兆路上填的詞,從靖康元年至今,整整十年了,那天晚上讓他感慨萬千。
《青玉案.十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