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五章 爭汝(上)
圍困到黃昏時分,一場夜雨不期而至,雨勢很大,將整個山林都澆透了,山火隨即熄滅,這時,下山投降的士兵已達五千八百余人,還有六百余人下落不明,要么被山火燒死,要么已經逃走,從投降將士的構成來看,后者的可能性偏大,最高將領也只是幾名指揮使,一個統領和統領以上的將領都沒有,張仲熊更是毫無消息。
夜幕降臨,雨勢越來越大,宋軍不得不結束圍困,開始向西撤離。
三更時分,大軍抵達了龍興縣,將士都已經疲憊之極,劉瓊將近六千戰俘交給龍興縣的兩千留守士兵看守,他和其他一萬八千士兵一樣,喝一碗姜茶,換了一身干衣,倒頭便睡。
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宋軍將士才從極度疲憊中恢復過來,龍興縣是一座中縣,但人口不多,這里交通便利,兩條官道在這里交匯,也使這里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爭不斷,縣里的百姓跑掉了一半,空房子極多,這倒使宋軍將士有地方居住。
六千戰俘隨即被一千騎兵押送去了鄧州,在鄧州接受改造訓練,或者釋放回家。
這時,斥候從襄城縣傳來消息,一萬女真騎兵和一萬簽軍已從襄城縣出發,正疾速向龍興縣殺來。
劉瓊和唐騫稍微商議,兩人一致決定,迎戰。
為了沒有后顧之憂,劉瓊又下令一千騎兵將一萬頭駱駝送回鄧州。
一萬八千騎兵整頓軍隊,在縣城外列陣,浩浩蕩蕩向東殺去。
從東面殺來的軍隊正是李成親自率領的兩萬接應軍,他之前犯了一個失誤,沒有主動和張仲熊軍隊匯合,而是在襄城縣坐等張仲熊軍隊前來回來。
這里面固然有一種情緒,李成一向看不起張仲熊,只會吹噓拍馬,真本事就和他名字一樣,熊樣。
但也和李成判斷失誤有關,他沒想到宋軍會北上這么快,這么巧,正好和張仲熊軍隊遭遇,以至于張仲熊全軍盡墨,只帶了一千多人逃回來,還有一千人是泅水士兵,由副將趙飛約束著,沒有趁機散去。
李成知道自己沒法向完顏兀術交代,他索性率軍向龍興縣殺來,李成經驗豐富,做了一個戰術策略,他實際上出兵三萬,另外一萬人從南面迂回繞道而走,埋伏在龍興縣南面,在關鍵時刻出擊。
一萬騎兵和一萬步兵在官道上疾速西行,這萬騎兵雖然打著契丹騎兵的旗幟,但他們卻是廣義契丹人,也就是東胡人,由契丹人、奚人、渤海人、靺鞨人等等東胡人混合而成,主要以契丹人為主。
雖然不是女真人,但東胡人的戰斗力也相當強悍,騎兵非常強悍,由契丹人萬夫長蕭吉烈統領。
而李成的軍隊也是訓練有素的精銳之軍,要比張仲熊的軍隊犀利十倍,他手下的五萬大軍一直就是偽齊軍的頂梁柱,李成也被完顏兀術看重,封其為潁蔡節度使,率五萬大軍坐鎮潁昌府、蔡州、潁州和陳州等三州一府,其節度使府就在潁昌府的府衙所在地許昌縣。
所以這次完顏兀術派來一萬東胡騎兵配合李成的兩萬軍隊救援汝州,也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