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四十六章 清野
全村達成一致,集體去尉遲縣謀生。
兩天后,十八戶人家趕著三輛牛車和驢車,老人和孩子坐車,破舊家具都丟棄了,只帶著必須的日常用品,灑淚離開家鄉出發了。
.........
尉遲縣也是官方公布的四十個安頓移民的縣之一,清野方案開始實施后,已有近千名黃泛區的百姓拖家攜口來到尉遲縣,他們大部分都選擇了下鄉安居,繼續種田為生,主要是租種官田,這是安撫使司做出的決定,內遷者可以租種官田,前三年免田租,后兩年減半收租。
這實際上也顯示了內遷的真實意圖,不僅僅是對付金兵的襲擾,更重要是把人口從貧瘠的黃泛區遷出來,讓他們來土地較多,同時又缺乏勞力的腹地,不僅促進社會繁榮,同時也改善了黃泛區百姓的生活。
沒有了人類的干擾,黃泛區的生態將得以慢慢恢復,數十年過去后,黃泛區的土地就能漸漸肥沃起來。
尉遲縣負責移民的官員正是縣尉余壽,他上任近半年了,也漸漸適應了新的環境,做得也很不錯,由于河南路安撫使張曉派人給他送一些書籍,后來又派人給他送來幾筐橘子,使得尉遲縣官紳都在猜測他的后臺。
知縣馬厚文對他也頗為客氣,沒有干涉他的權力,把縣里的治安權交給了他,數十名弓手和正副都頭都交給他來統領。
這次安置移民,河南路安撫使司要求知縣必須親自經辦,馬厚文便擔任的安置主官,安置副職便是余壽。
實際上,知縣只是過問,真正做事情的是副職。
在尉遲縣東城門官道旁邊搭建了上百頂大帳篷,移民就在帳篷內安置兩天,登記后進行分流,鄉下一些廢棄的房屋也被修葺過了,重新換屋頂的瓦,安裝了門窗,壘了院墻,看起來很不錯,用來安置移民。
在最大的一頂帳篷前擺放了幾排桌子,由押司徐沛帶領五六名文吏負責登記并安置移民,徐沛也混得不錯,因為余壽的關系,他得到了掌管錢谷的肥差,全縣就只有他知道,余壽實際上是和雍王殿下有關系,包括他自己,也是雍王殿下特批調到尉遲縣。
徐沛情商很高,抱緊了余壽這條大腿,做事頗為賣力,閑暇時間也拼命讀書,準備后年再去考明經科,只要他考過明經科,資歷也夠了,一旦余壽升為知州,他就能推薦自己出任縣尉或者主薄,他也能從吏升為官了。
這是雍王的規定,凡出任縣衙文吏十年以上,且任押司一職不低于五年,具有明經士資格,五十歲以下,德才兼備者可推薦為縣官。
這里面有四個硬指標,第一,出任縣衙文吏十年;第二,擔任押司不低于五年;第三,具有明經士資格;第四,五十歲以下。
還有兩個軟指標,第一、德才兼備;第二、得到推薦。
這個六個指標缺一不可,四個硬指標,徐沛已經有了兩個,擔任押司五年只是時間問題,關鍵是要考過明經科,至于兩個軟指標,他只要抱緊余壽的大腿就能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