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顧慮
也就是說不能借道而過。
無法借道的話,就代表帝辛即使將高句麗等地滅掉,近在咫尺的其他邊陲將領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卻一絲功勞都撈不到。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我可以沒有,但你也不能有,更不用說這些緊挨著邊陲之地的蠻夷之國早就被各處邊陲的將領看作了自己未來的功勞。
雖然不一定能做到,但早就給自己預備好的功勞卻被帝辛奪走了,無論是誰都不會對帝辛產生好感。
因此,他只要敢出兵高句麗等國,就會得罪其緊挨的大離邊關的將領。
而這還只是邊關之地的將領。
對于朝廷來說,突厥不斷侵擾北疆,裕王身為北疆的鎮關大將軍對此出兵無可厚非。
雖然沒有經過朝廷的同意就擅自出兵讓百官有些不爽,但看在之后獲得的巨大功績上也不會有人揪著這點不放。
即便是成王也只是借著這點下了一個小絆子,之后就不說話了。
而在帝辛出兵突厥之前,以武成侯為代表的邊關各地就不斷向朝廷請愿,想要對經常侵染大離邊境的周邊小國出兵。
考慮到大離境內目前的情況,朝廷拒絕了這些將領的請求。
沒錯,帝辛是有出兵權,可是高句麗,琉球等地又沒有侵擾過北疆的防線,和帝辛井水不犯河水。
在朝廷拒絕了各地邊關出兵的請愿之后,帝辛突然派兵沿著大離邊境對這些地方出兵,不是打朝廷的臉是什么?
因此,此事一出,京城的朝廷百官也會對帝辛的印象下降。
來到雁雀關短短幾年的時間,帝辛就先是出兵突厥,后又出兵高句麗等地,若是有心人如成王等說不得還會給帝辛安上一個窮兵黷武的形象。
抹黑的時候,他們可不會管北疆之地是否有這個實力支撐出兵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