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鳴沙夜雨
四月初一。
小雷音寺的浴佛法會即將開始。
再有七天,便是法會召開之時,鳴沙山已經聚攏了一大批苦修者,各自背負著“愿力石像”,在東境長城之外,這片信仰的凈土,孕育著大量的愿力。
佛門的修行,與中州不太一樣。
因為“靈山”這高高在上且獨一無二的存在——
能夠成為靈山的弟子,便是這片浩袤疆域里每位苦修者的夢想……靈山內籠數百座山峰,單論山門之大,哪怕是中州的“珞珈山”,也完全不能與之相比。
靈山的修行者本就稀少,真正能夠拜入“禪宗”,或者“律宗”的,更是少之又少。
浴佛法會,是整片東土的盛會,不僅僅是靈山子弟,其他佛宗散修,出身無名的,亦能來此盛會,只要能夠踏入小雷音寺的鳴沙山山門便是。
這是“愿力盛會”,而踏入山門的條件便是帶來“佛像”。
能夠觸動鳴沙山門愿力感應的“佛像”。
此次的浴佛法會,非同小可。
雖是每年都召開,只不過今年的法會,與以往不同,自虛云大師閉關,靈山的佛子陷入空位,整片靈山便隱約有著“風雨欲來”的感覺。
太宗六百年壽誕,道宗的少年教宗前去賀壽,而佛門佛子空懸,使團慶賀,群龍無首,偌大佛門不免有“香火凋零”之意,然則并非如此,東土苦修者數萬,資質根骨上佳者更是數不勝數,只因虛云大師閉死關,靈山的住持之權高懸不落,于是“佛子”之位,無法決定。
禪宗與律宗,爭執不下。
兩大派系,糾纏多年,當初律宗曾一度勢大,掀起過對大隋境內的“戰爭”,也就是被史書抹去的那段過往……大澤那三千座破敗佛廟,證明了佛門由盛轉衰的那場戰爭,律宗的理念曾一度激進,只不過經此一戰,被那位皇帝打壓地低到了塵埃里。
過了許久許久,這才慢慢緩過一口氣。
律宗和禪宗的兩位年輕“領袖”,爭斗激烈,難分高低,本來靈山的佛子之位,該從他們二人之中選出……只不過虛云大師閉關前所說的那句話,改變了這一切。
浮屠山十萬佛像,三千世界,佛陀菩薩的神念久居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