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這世道不痛
第一百四十七章不痛
儒家解經(jīng)就跟釋門說法一樣,解經(jīng)不是讀經(jīng),說法不是說經(jīng),皆是非大士所不能為,世子殿下眼前這位窮酸書生卻敢對解經(jīng)著稱的理學(xué)鴻儒姚白說三道四,本就是一件大逆不r >
至于所謂謚號文正的野心,就更驚世駭俗,連泱州老供奉庾劍康都只是奢望身后能有個文忠便是大幸,春秋群雄逐鹿,離陽問鼎后,對臣屬謚號有了明確規(guī)范,文官以文正為魁,只是此謚早已空懸百年,文貞緊隨其后,朝野上下都將其視作首輔張巨鹿的囊中物,接下來依次是忠端康義等,既然文正文貞都不敢奢望,那文忠便成了王朝內(nèi)各路諸侯與頂尖文官最熱烈的五石散,如今的天下,考究世族豪閥高下,謚號多少和輕重?zé)o疑是一項(xiàng)極為重要的標(biāo)準(zhǔn),一般士子哪敢說死當(dāng)謚文正,連狂士都不敢。
一經(jīng)揭穿,往小了說去,就是品行不端,往大了說,指不定就要有牢獄之災(zāi),那個讀書人一本四經(jīng)章句集注落水都心疼得不行,顯然是寒門出身,心事被外人說破,這位書生神情慌亂稍縱即逝,很快就云淡風(fēng)輕,繼續(xù)低頭吃那半個冰鎮(zhèn)西瓜,徐鳳年說穿心事后,卻沒有得勢不饒人,而是被謚號一說勾起了心事,文臣重謚,理所當(dāng)然,武將功勛也不例外,與武字搭配的相對較少,但也有十八字之多,故而有大丈夫當(dāng)謚十八的說法,毅字奪魁,前九別是毅烈寧靖平襄敬敏肅,傳言大將軍顧劍棠已經(jīng)欽定謚號武敬,毅烈寧三謚,仍是巨大懸念。
武官不比文臣,謚號歸屬往往偏低,一般而言能有前九就是莫大榮耀,這與世族當(dāng)政鄙視將種有關(guān),當(dāng)然,若武將能以文字謚,更是榮上加榮,這只獨(dú)寵于那些出身豪門的武官,例如棠溪劍仙盧白頡能夠入仕,死后謚號未必不能以文字帶頭,徐驍對此一直不太上心,總說三代以后還能有個過得去的美謚就足夠。因?yàn)槌贾T公不管當(dāng)時如何得寵,如何功冠朝野,死后美謚追改惡謚不是特例。
徐鳳年的怔怔出神,被報國寺內(nèi)一陣哄然叫好給驚醒,想必是王霸之辯已經(jīng)開始,某位清流名士的言談得到了好評,寺內(nèi)有曲水流觴,清談名家們沿水繞廊席地而坐,酒杯漂流到誰面前,有美婢負(fù)責(zé)端起,交由辨士,一飲而盡后,便可抒發(fā)胸臆,若是引來共鳴,獲得叫好,便可再飲,若是言談泛泛,則要自罰三杯,一旦有人起身反駁,輸者便要退場,江南道推崇清談,沒有哪位清談大家不是在這種戰(zhàn)場上的常勝將軍,私下有人記錄退場人數(shù),湖亭盧氏的盧玄朗,退場六十二人,未曾被誰退場,穩(wěn)居江南道清談名士前三甲,但與未嘗一敗的盧玄朗地位并列的其余兩個,都列席參與了今日報國寺王霸之辯,可謂是一樁罕見盛事,其中一人是共計退場一百余人的袁疆燕,被譽(yù)為江左第一,喜好執(zhí)麈尾,瀟灑出塵,另外一人則是報國寺的高僧殷道林,士林尊稱不動和尚,不言則已,一鳴必驚人,他當(dāng)年與劉燕和盧玄朗的成名兩戰(zhàn),易象妙于見形與才性四本之爭都在報國寺,可以說報國寺能成為江南道清談圣地,除了風(fēng)景優(yōu)美,借勢于魏紫姚黃在內(nèi)的數(shù)千株牡丹,更大歸功于這個口碑極好風(fēng)雅一流的老和尚。
徐鳳年啃完了西瓜,問道:“你想不想?yún)⒓舆@場辯論聽說只要隨便贏了幾個,比考取功名還有用。”
只咬了幾嘴西瓜的書生笑著搖了搖頭,自嘲說道:“曾經(jīng)有幸參加過一次,才說了幾句就被趕出來,也不知道是贏了還是輸了,應(yīng)該是輸了。與我辯論的那位袁氏士子,估計會被記錄退場一人吧。”
徐鳳年余光瞥見女冠許慧撲出了報國寺,徑直走來,視而不見,只是看著眼前書生,微笑道:“這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嗎我猜辯論時你就孤伶伶一人坐著吧”
走近了的道姑出聲道:“殿下這次猜錯了。”
徐鳳年一臉恍然道:“是許姐姐帶著進(jìn)去的”
道姑許慧撲笑著點(diǎn)了點(diǎn)頭,解釋道:“張公子滿腹經(jīng)綸,尤其精于王霸之辯,獨(dú)具匠心,曾托我給許拱闡述軍政利害,簡稱呈六事疏,被大將軍評點(diǎn)為不拘一格,殊為不易。”
徐鳳年略微驚訝地哦了一聲,午飯時與大姐徐脂虎閑談聊起了許慧撲的家世,姑幕許氏以龍驤將軍許拱為家族砥柱,這位清談軍政兩不誤的大將軍出身豪閥高門,主持江南道三州軍務(wù),頗有小藩王的架勢,做了許多大刀闊斧的改革,整飭吏治,毀譽(yù)參半,徐驍對此人評價不低,既然能被公認(rèn)眼高于頂?shù)男祢斦f成不錯,自然是相當(dāng)厲害的角色了,至于那份在泱州泥牛入海的六事疏,說出來可能連許慧撲都不信,徐驍書房就有一份,親自圈畫了許多,對于如何鞏固邊防以及解決財用大匱,更是有過拍案叫絕的舉動,這是徐鳳年親眼所見,其份量毋庸置疑。
來湖亭郡的途中,他曾專門讓祿球兒弄來一份,只是沒料到出自眼前窮書生的手筆,只是不知這位張公子與許慧撲怎么就有了關(guān)聯(lián),豪門女子與寒士的瓜葛,只是才子佳人小說里的美好橋段,尤其在門第之見深重的江南道,更是不現(xiàn)實(shí),這恐怕也是王東廂頭場雪在江南道市井中格外搶手的根源。宴席上,徐脂虎直截了當(dāng)說了許慧撲與盧白頡以及盧庾許三家的恩怨情仇,這名女冠與窮書生有膩味顯然不可能,那就更讓徐鳳年好奇了,難不成這書生真是經(jīng)邦治國的大才出身市井寒門,卻有高屋建瓴的格局眼光,可就是真的難得至極了,徐驍當(dāng)年左膀右臂“陽才”趙廣陵和“陰才”李義山都不算是寒士,是正兒八經(jīng)的士族出身。
徐鳳年剛想客套寒暄,發(fā)現(xiàn)棠溪劍仙竟也出現(xiàn),許慧撲立即沉了臉,視而不見,盧白頡輕輕苦笑,窮書生見到這位盧氏琳瑯七玉之一,也沒有卑躬屈膝,似乎并不陌生,主動作揖,只是執(zhí)侄輩禮自居,這等傲氣,落在士子眼中還不得氣得怒發(fā)沖冠,棠溪劍仙是何等神仙人物,你這無名小卒又是哪門子角色竟敢不退不避,就不怕污了盧七先生的眼睛而盧白頡似乎對書生也十分青眼相加,并不空洞地由衷勉勵了幾句,這才轉(zhuǎn)頭看向許慧撲,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與你說幾句。”
許慧撲冷笑道:“盧七先生避嫌了這么多年,為何今天破例了”
徐鳳年和窮書生都自動轉(zhuǎn)頭,很有默契地打定主意不去看不去聽。這對當(dāng)年惹起江南道軒然大波的男女僵持不下,最終還是女冠許慧撲敗下陣來,與盧白頡沿著清凈無人的報國寺墻根走去,許慧撲臨行前不忘對世子殿下告辭,再對書生說道不妨去寺內(nèi)辯論,她已與報國寺說了,不會有人阻攔。于是泉畔又只剩下三人,姓張的書生輕輕皺眉,徐鳳年笑道:“我姓徐名典匣,經(jīng)典的典,劍匣的匣,名字如何”
窮書生笑道:“典在匣中不得鳴,嗯,好名字。”
面罩輕紗的靖安王妃裴南葦忍不住白了一眼。
徐鳳年問道:“既然得了允許,不進(jìn)去聽辯論我呢,草包一個,既然許姐姐說你才學(xué)不俗,想沾沾光,跟你坐一起好了。”
書生反問道:“與我同席而坐,公子就不怕被士子名流笑話”
徐鳳年笑容古怪,沒有回答,而是轉(zhuǎn)頭詢問裴王妃:“你說說看,我怕不怕”
一路上沒少吃苦頭的靖安王妃不敢把問話當(dāng)作耳邊風(fēng),語調(diào)生硬清冷道:“不怕。”
徐鳳年心滿意足,笑望向窮書生,后者嘆了口氣,點(diǎn)點(diǎn)頭,將吃完的西瓜放下,拿起地上曝曬的四經(jīng)章句集注,小心翼翼放入袖中。三人走出古松陰涼樹蔭,走向報國寺,徐鳳年居中,靖安王妃在左,窮書生在右,先后又有區(qū)別。三人才走,徐鳳年便看到一個徘徊在墻根下的一個小女孩小跑到泉水邊,先前因?yàn)樗冢@個面黃肌瘦小乞兒模樣的孩子不敢上前乘涼,就躲在墻角,三人離開后,終于壯起膽子,她到了樹下泉邊,先將兩半西瓜抬起,擱在泉畔石頭上,但無意間與轉(zhuǎn)頭的徐鳳年對視后,衣衫襤褸的小女孩臉色唰一下雪白,趕忙將西瓜放回原地,見這位富貴氣派的公子哥并未惱怒,這才怯生生蹲在樹下,書生生怕這位與棠溪劍仙和許慧撲都熟悉的世族“士子”心有不快,輕輕說道:“這孩子是可憐人,乞討為生,與一個癱瘓的爺爺相依為命,若不是她,老人早就熬不過上個冬天了,我教了她一些字,乞討時能討些巧,唉,肯定是她爺爺又犯病了,否則她不會來報國寺?lián)煦~錢,她每次撿得都不敢多,只是幾枚銅板,能買半籠饅頭罷了,卻是她與爺爺好幾天的飯食了,至于那西瓜”
徐鳳年面無表情道:“西瓜皮切片以后可當(dāng)菜炒。”
窮書生愕然后點(diǎn)頭道:“是的。”
靖安王妃肯定是第一次聽說西瓜皮可以做菜,下意識多看了一眼那小女孩。
報國寺王霸之辯,招來許多江南道士子,有資格參與盛況的早已入寺入座,還有身世與名聲都不夠格的許多尋常士子,則湊個熱鬧,只能在寺外逛蕩晃悠,臥龍松下是一塊風(fēng)水寶地,原先被徐鳳年霸占,世子殿下這等不需說話就自有跋扈氣焰的紈绔,一看就是不易親近的主,加上他是寺中走出,寺外士子們就只得遠(yuǎn)遠(yuǎn)站著,更多是對那名看不清容顏卻身段妖嬈的“侍女”指指點(diǎn)點(diǎn),秀色可餐啊。
這世道,大戶富貴人家出行,一般是看人看馬,至于清流名士,則是看他們身邊的佳人美眷,以高門出身的女冠道姑為第一等,像許慧撲之流,更是可遇不可求,接下來才色俱佳的名妓并列為第一等,自家府上的年輕美婢又次之,數(shù)量越多越顯身份,江南道上的玄談大家,如伯柃袁氏的袁疆燕,曾有出行帶近百位童子童女的浩蕩壯舉。好不容易等到徐鳳年騰出位置,幾對衣裳華貴的公子千金立即上去乘涼,那卷起褲管去泉池里彎腰撿錢的小乞丐無疑成了礙眼的東西,一位三角眼公子哥嗤笑著伸腳將西瓜踹入泉中,濺起水花無數(shù),嚇得渾身濕透的小乞兒瑟瑟發(fā)抖,再不敢撿銅板,想要躲閃,在水中走急了,一不小心就撲倒在泉中,惹來一陣哄然大笑,一個濃妝艷抹的士族女子幸災(zāi)樂禍笑過以后,尖聲刻薄罵道:“小賤種,誰讓你來這撿許愿錢的,不怕被寺里和尚打死嗎”
泉池被這些乘涼的膏粱子弟圍住,小乞兒無處可躲,只能站在泉水中,紅著眼睛低頭說道:“寺里說只要每次撿幾顆銅錢,就不打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