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誰可入世?
“不是百姓們越愚鈍才越好治國。”
唐匹敵道:“民智越高,文明越盛,不管是文化,禮儀,百姓們的程度越高,其實越沒有亂民。”
他停頓了一下后繼續說道:“百姓們懂得越多,每個人都讀書認字,每個人都明白事理,知道對錯,分清是非,那這個約束,其實就不是更重法典,而是更重內心,約束是在每個人心里,知道什么事做了不好。”
李叱點頭:“先生這一句話,道出千秋之理。”
唐匹敵道:“你要記下來,以后一定要開民智,辦國學,非但要在大城辦,州有州學,縣有縣學,鄉也要有鄉學,入學所需之資費,要由地方官府分撥一大部分,入學之人自理一小部分,等到將來國家強盛,所有學習需要的錢財,朝廷全都出了,只要百姓們是為了學,那就不能收錢。”
李叱自然而然的點了點頭道:“行,我記下了。”
唐匹敵笑瞇瞇的看了李叱一眼,若有深意。
李叱卻還盯著手里的書冊,沒有看到唐匹敵那有深意的眼神,有深意的笑。
唐匹敵笑著繼續試探了一句:“說到民學,再說科舉,如何讓科舉更顯公平?”
李叱正好剛剛看到了李先生寫過這方面的事,也只是三言兩語,但一樣發人深省。
“給你看看這個。”
李叱把書冊遞給唐匹敵,指了指那上邊李先生寫下的話。
不管到什么時候,對于平民百姓的孩子來說,公平的科舉制度,都是他們一生之中為數不多的改變命運的機會,也許是唯一的機會。
李叱道:“先生寫了,若要盡量保證公平,就要有一套完整的法典來保護科舉,讓學子們覺得最起碼朝廷在態度上是力求公平的。”
唐匹敵讀了讀李先生寫的話,然后長長吐出一口氣,他嘆道:“先生這樣的大才,若是能治國的話......”
李叱搖頭道:“以后
想請先生出山,怕是極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