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尚不死心
先巡查京州是在等大批從北境調過來的官員,路途遙遠,走也要走上大半年,再遠一些的走一年都不是稀奇事。
要說從兗州那邊挑選的人趕過來,真的要走過一年四季。
中原太大了,大到絕大部分人都想象不出來那大究竟是什么規模。
“我最近一直在想一件事。”
李叱一邊走一邊說道:“十三州的劃分有些亂,大戰多年,各州都已經沒了齊備完成的官府,所以我想把等以后把中原重新劃分一下。”
“以道替州,把中原重新按照地域合理規劃,我現在預想之中是劃分出十幾道,設立道府衙門替代大州,如此就能更清晰一些。”
余九齡聽不懂這些,所以只是跟著走,道府也好州府也罷,封疆大吏他也不在乎,他只想做李叱的親兵將軍。
“這些事還得以后做出完整規劃,這件事等徐績到了之后交給他做。”
李叱道:“徐績在這些方面,能力還是數一數二。”
夏侯琢點了點頭:“現在還有一個不太踏實的地方就在于,很多地方咱們打下來的太快,官員的任命跟不上。”
他看向李叱道:“所以就從軍中直接分派一些將領做地方官,但終究還是差了些,他們領兵沒問題,可用于民治,總是會顯得過于粗暴簡單。”
李叱道:“等過陣子從北邊調過來的人到的差不多了,就把分派到地方為官的將軍們都召集起來。”
夏侯琢道:“怕是會有怨言,他們才習慣了做地方官,一地之內他們說一不二,調回來,心里都會不舒服。”
李叱道:“我有個打算,等以后在長安創建一座集合各家所長的書院,在書院中劃分出來一部分為武院,這些將軍們都召回武院內重新學習,結業之后再分派到各地駐軍。”
夏侯琢笑了笑道:“如此最好。”
就在這時候,李叱看到遠處有一些人正在告示前邊駐足,議論紛紛。
他讓余九齡派人過去看了看,原來是原大興府高院長已經著手在大興城里創建書院的事,張貼告示出來,邀請自認有才學之人加入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