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第279章 前奏
郡守府的運轉也漸漸陷入停滯,馬邑城的土著們,尤其是下層官吏,對郡守府的怨言也越來越大。
而他們最為擔心的是家眷的安危,于是,他們紛紛跑了回去,看守起了自家的門戶。
馬邑城正在迅速的進入無政府狀態。
王仁恭還想著將漸漸向他靠攏的馬邑守軍握在手中,當然,也曾領兵征戰的他,對如今的馬邑守軍也沒太多的指望。
果然,一直半死半活的馬邑守軍已如一盤散沙。
更為可怕的是,已經在他面前行走了幾圈的幾個軍中將領,口口聲聲在嚷著,趕緊開倉放糧,不然的話,就算將成山的糧食堆在兵卒面前,也是無用。
這是實話,兵卒們也有家人子女需要喂養,郡守府一直死死守著糧倉不放,他們自己饑一頓飽一頓也就罷了,家人卻已經餓的受不了了。
而且城中紛亂,軍卒們也是人心惶惶,大多都想跑回家里去瞅瞅。
到此,劉武周和王仁恭間的較量,已經完全集中在幾個馬邑大倉上了。
而對于他們兩人來說,其實都沒有任何的選擇余地。
太守王仁恭根本不敢開倉放糧,馬邑糧倉中的糧食,沒有多少了,開倉無濟于事,很可能會立即激起暴亂,讓沒搶到糧食的百姓將矛頭對準郡府。
劉武周也沒有選擇,他只能順勢而為,放糧于百姓,然后再謀其他。
其實,最終決定勝負的關節所在,只在于兩個人的年紀。
王仁恭老了,再也無法將自己置身于險地,親自去安撫軍將官吏,甚至操勞之下,足跡已經無法到達郡府之外。
而劉武周正值壯年,正精力彌漫的指揮者手下,并隨時準備親赴要害。
這樣一來,他們各自給予手下人等的信心完全是兩個模樣,這才是成敗的關鍵所在,如果王仁恭年輕個十歲,他完全不會給劉武周這樣的可趁之機。
可現在不成了,只過去幾天,優勢便成為了劣勢,而劣勢很快即將轉變為崩潰,很多人都已經意識到,民變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