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第355章 催敵(一)
尤其是這位四皇子將宇文歆留在了晉陽,更是讓他感到此人太過年輕氣盛,根本不是成大事的材料。
當然,他和溫彥博不一樣,即便他對李元吉再是不滿,也不會表現出來,更不會在言語中有所流露。
聞言立即笑著附和,“殿下見解精到,此人確如殿下所說,多有市儈,卻也并非一無是處。”
李元吉愿意聽這種不顯山露水的奉承話,哈哈大笑,隨口傳令,“傳令下去,莫要損壞良田,有踐踏田地者,斬。”
竇誕隨后便又抱拳贊道:“殿下有古風……”
李元吉心情更好,“昔日曹孟德曾割須代首,咱們這些后人可要差的遠了,可我唐軍雖不能做到秋毫無犯,卻也要讓這北地百姓知曉,我等乃仁義之師,非那些虎狼之輩可比。”
竇誕又贊了兩句,心里也累的不行。
他在北地呆的夠久了,知道這里民風彪悍,虎狼之輩在這里可能會如魚得水,仁義之師未必就能收取這邊郡民心呢。
當然,看一個人不順眼,對方所有的言談舉止,也就都看不上聽不得了,齊王李元吉的說的話,做的事情,只會讓他感到未有梟雄之勢,卻想學曹孟德行事,只能讓人作嘔罷了。
此時王智辯尋了過來,討令先行,向陳太守報喜。
李元吉當即就應了,這不是什么大事兒。
王智辯其實也有點不情不愿,他要是能留在唐軍中軍,在之后唐軍慌亂之下,他帶兵沖過來,說不定就能砍下李元吉的腦袋呢。
可他也明白,大軍一旦接戰,里應外合的事情只適用于攻城戰,像這樣的野戰,他要是還留在中軍,說不定就會被蜂擁而來的自己人當敵人給殺了。
代州騎兵一旦沖鋒起來,那種景象他在幽州見識過兩次,風險太大了。
所以在風險和收益之間衡量了一下,他明智的做出了選擇,還是先行脫身為妙。
時當午后,大軍的行程也已定下,到了晚間差不多就能到雁門休息了。
可齊王李元吉的一條將令,讓大軍的行進速度猛然緩慢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