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第444章 耐心
于是,火并翟讓的后遺癥全面爆發了出來。
一場內亂在四月初的李密大軍中上演,翟讓舊將單雄信等煽動軍卒嘩變,攻擊李密中軍不成,投王世充。
幾乎是連鎖反應,之后李密疑徐世勣等翟讓舊將定與單雄信等同謀,欲除之。
徐世勣等大懼,率軍西走,并設伏于七節嶺下,擊敗追兵,駐兵澠池以做觀望,沒急著西去潼關降唐,是因為李淵的聲望此時已過巔峰,效果不太好用了。
李淵所占據的大義名分,在他登上帝位那一刻,其實已經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勉強算是正統之名,因為他占據了西京長安,身份上又乃隋室外戚,在一定程度上,他代隋而起是合乎當世人們認知的,其他人就算稱帝也沒有這個份量。
可話說回來了,這年頭各處戰亂,占據了人們思維上的制高點之后,看的其實還是實力。
李淵稱帝之后,確實有那么一段擴張期,可很短暫,在之后征戰之中,陷入困局,沒有戰場上拿得出手的勝利作為依托,李唐的名望也在逐步消退之中,對各方豪杰們的吸引力漸漸不足。
這種隱性的損失,隨著時間的流逝會逐漸嚴重的傷害李唐。
像徐世勣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西走之后,徐世勣倒是覺得降唐才是正道,因為他從來就不想當什么亂匪,對翟讓,李密等人其實都是若即若離,沒有半點忠心可言。
可他的部下們大多都不愿意,有的想為翟讓報仇,有的本就是當年的瓦崗匪,天生好像就對官軍不感冒,再有則是府兵出身,對關西人反感的厲害,還有膽小的,怕投了李唐會有性命之憂。
反正不一而足,堅定的投唐派卻沒幾個。
這個時候,徐世勣自負謀略,又感居于污穢之地,從來都跟旁人不冷不熱的缺陷也暴漏了出來,威望不足,逃命的時候大家聽他的,可平安之后,各人就都有了各人的主意。
這個時候,還是人家李密給了眾人一腳,將他們徹底踢出了河南。
李密此時已經陷入狂亂之中,在河南打了好幾年,自詡才能絕世,可為亂世雄主的他,早已將當年的志向以及其他諸多優點品性都拋去了九霄云外,成為了一個剛愎自用,動輒殺人的亂世魔王。
在這個時候,竟然不顧眾人勸阻,親自率兵來追徐世勣。
于是,再不用徐世勣說什么,眾人簇擁著他瘋狂逃竄到潼關投了李建成。
而李密卻為他的昏亂之舉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被他留在身后防備王世充的裴行儼和程知節等人,只是商議了一下,便斬殺了李密留在軍中的親信,掉頭就投了廝殺多年,怎么看都是冤家對頭的王世充。
駐扎于虎牢以及河南東部,以防竇建德的秦瓊,魏征等人聞聽之后,根本沒用王世充再勸降,直接給王世充送去了請降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