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第464章 決戰(一)
而他對戰爭的嗅覺從來都非常敏銳,一旦察覺自己過于謹慎,反而對戰事不利,便立即率兵南來。
他的臨戰決斷,也補足了一些經驗上的缺失。
相比之下,李神通就不成了,受到很多掣肘不說,在作戰經驗上,也差了李破不知多少。
像他軍中在河南戰場上沖殺出來的降將們,都要比這位大軍主帥來的經驗豐富的多。
而到了這一天,唐軍離開介休已逾五十里,李神通有些不安,卻還在想著率軍前行,而沒有從敵軍反常的舉動中感覺到危險的來臨,也只能說他的作戰經驗真的很少。
此時,李神通將他的帥旗稍稍偏移至右側,以求穩定軍心之余,也想親眼看一看并代騎兵到底是什么模樣。
他的不安只能藏在心里,面上則鎮定如恒,有條不紊的發下軍令,努力掌握著大軍的行進速度。
到了午時,在細雨當中,唐軍停下來進食。
二十多萬人鋪開在方圓十數里的范圍之內,唐軍士卒們一邊咒罵著該死的天氣以及那些該死的敵人,一邊咀嚼著干硬的粟米飯,打算享受一點難得安靜而又勉強算得上幸福的時光。
而各部將領們則在想著什么時候才能看得見平遙城,緩慢的行軍速度以及各種繁雜的軍務一直在折磨著他們的精神,一條條的軍令傳下來,卻都大同小異,讓他們嚴陣以待。
他娘的就不能有點新花樣?大家大老遠的趕來,難道就是為了向北趕路來的?
實際上,到了這個時候,軍中將領們的怨氣都在積蓄當中,他們不怕有戰事,他們其實怕的是看不到多少敵軍的身影,卻總覺著隨時能碰到敵軍主力的這種緊迫感。
這是步軍長途行軍幾乎必然會遇到的問題,沒什么奇怪之處,只要有著明確的戰略目標,那么這種怨氣到時候自然而然便也消散了。
重要的是,唐軍各部來自不同的地方,唐軍的凝聚力也遠不如當初李淵任職太原留守的時候,也就是說,晉地的人們對李唐現在缺乏基本的認同感。
這種情緒夾雜在怨氣當中,只等待合適的時機爆發出來而已。
而李神通的不安,更多的也正是來源于此,而非是來非是來自于強敵身上。
可這還算是大軍行軍途中,頗為平靜的一段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