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第476章 變幻(求月票)
不管怎么說,一位曾經的萬乘之尊死了,動靜肯定不會太小,而里面諸多的秘聞也注定會掩埋在一些人的心底深處,不會說予外人知曉。
那些亂紛紛的猜測,離著本來面目就算再近,也不會有任何的依據,總之一句話,在這樣一件事上,不會有真想可言。
酅國公府的臣屬和仆役隨后被全部拿下,殺的殺,流放的流放,之后還能在長安拋頭露面的人物,那就都不是一般人,他們必定也都有著一個顯赫的姓氏。
據說李淵在太極殿中掉了些眼淚,然后便令禮部以王侯之禮安葬楊侑。
長安城中沒了這一點隱患,李淵轉頭卻還得面對天下間的洶洶戰火……
領兵于西北的李世民正在和薛仁杲相持當中漸漸占據上風,因為薛仁杲部開始缺糧了。
西北本就乃風沙之地,薛舉起兵之初,靠的就是薛氏行商西域積攢下來的家底兒,幾年過去,隨著大軍的膨脹,軍資漸漸吃緊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說,這些邊塞兵馬起兵之后,大多利于速戰,相持時間一長,缺點也就漸漸顯露了出來。
而且,薛仁杲也不是他的父親薛舉,內部的爭斗同樣在急劇消耗著他的實力,此時,當初殺死唐弼的后遺癥也在持續的困擾著薛仁杲部,讓他們的內部越發的不安定了起來。
而薛仁杲大軍漸漸勢頹的原因還在于,薛仁杲為人殘暴專橫,每戰必屠降卒,割舌挖眼,酷刑花樣繁多,讓人聞之心驚,在西北的名聲和江淮的吃人魔王朱璨也差不了多少了。
這讓唐軍各部將士在跟薛仁杲大軍對敵之時,皆不存投順之念,往往即便失利被困,也是一力死戰。
薛仁杲糟糕的名聲,并沒有收到多少震懾敵我的作用,在增強了唐軍的凝聚力的同時,也讓西北各部怨言載道。
而統兵的李世民在這幾年的征戰生涯當中,已經成長為了一個頗為成熟的大軍統帥,此時更是不遺余力的在宣揚薛仁杲的惡行,甚至不惜將一些降卒降將放歸……
加之薛舉身后還有李軌在虎視眈眈,薛仁杲的十余萬大軍漸漸失去了騰挪之地,在扶風左近已如困獸一般。
而最為重要的是,突厥人的支持在這一年的秋天也放緩了下來,因為突厥人的內亂開始露出了苗頭。
李世民此時已經清晰的看到了大勝薛仁杲的曙光,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李世民沒有奉詔回京,在聽聞晉地大敗的消息之后。
&nbssp; 西北風沙漫卷之中,李世民那雙早已褪去了最后一絲青澀的眸子,遙遙望向東方,好像有一縷火焰在他眼中燃燒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