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蕭氏
可話說回來了,他這種看重對于董景珍等人來說可未必是什么好事。
舉個例子吧,當初董景珍等人欲要起事,董景珍提議推舉蕭銑為首,其他人等并無異議,此時蕭銑也招降了沈柳生義軍。
董景珍派徐德基迎之,沈柳生為爭座次,殺徐德基,當頭給了董景珍等人一棒,蕭銑聽聞此事,對沈柳生很是贊賞,許其為車騎大將軍。
等到見了董景珍等人,他安撫有加,董景珍可能是有點害怕,當即就說我等對您仰慕已久,眾人起事之時也盡了全力想要幫您恢復故國,可您為什么來到這里便殺了徐德基呢?、
要知道,沒有徐德基相助,我等如何能迎您于城郭之內呢?
意思嘛,很明白,徐德基死的冤啊。
蕭銑一琢磨,這事兒確實做的有點不地道,于是轉頭就殺了沈柳生,于是,兩個稀里糊涂就沒了腦袋的義軍首領就結伴兒去地府了。
這事兒上,能看出蕭銑耳根子軟的厲害,過后蕭銑對董景珍,張繡等人很不錯,各個都是王爵加身。
可你只要轉頭好好想一想,就不難看出這人心里面藏著的冷漠和蔑視了。
像岑文本等人,就算做錯了事也斷不會當即人頭落地,可董景珍等人卻是時刻待在刀下的。
于是乎,在蕭銑心目中一種畸形的親疏遠近關系也就形成了,諸王用著順手,指哪打哪,岑文本等人太多說法,有時候比較煩人。
所以,二月間,蕭銑令大將軍張繡率兵十萬攻林士弘,又派王仁壽,寧長真率兵增援夔州,與唐軍相據,攤子鋪的是越來越大了,攻勢卻弱了不少,讓蜀中的李孝恭等人著實松了口氣下來。
這還不算,就在李破和李世民兩個都在探頭探腦,使勁兒的給對方找不自在的時候,梁帝蕭銑詔內史侍郎岑文本入見。
言曰:“近聞姑母南歸,駐蹕于晉陽,可有其事?”
語氣不太好,岑文本一聽也有點惱,此事明顯是內史令元君善的首尾,他個內史侍郎只管起草詔書,瞅著機會也能參與機密,可皇帝要問起外間之事來,元君善才是最佳人選,直接越過元君善來問他,讓他怎么回答呢?
當然了,這事兒岑文本肯定是知道的,皇帝口中的姑母,也就是前朝皇后蕭氏了,當初蕭氏從河北北去突厥,其實讓大家都松了口氣。
若是讓宇文化及或者竇建德等輩給納了,天下間的反王最丟臉的可能就數蕭銑了,他們這些作為臣子的一樣面目無光,最重要的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之下,不定就要和人兵戈相見。
一路打到河北?大家倒都想著呢,可中間隔著王世充,李密,李淵也在關西虎視眈眈,后面還有杜伏威,林士弘等人,那怎么看都是比較找死的一件事。
反不如歸于突厥,畢竟那里有義成公主相護嘛,而且想的再大逆不道一些,就算蕭后改嫁于突厥權貴,對于蕭銑一脈也沒什么,說不定還能結一強援呢。
所以蕭后顛沛流離,大家也只是選擇視而不見,沒辦法,力不從心啊。
可如今蕭后南歸,去了晉地,聽到這個消息,瞞著皇帝先商量一下才是正理,沒想到的是,皇帝竟然這么快便得知了消息,坐蠟的就是被問起的岑文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