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眾議(一)
好吧,河東作為晉地腹心卻要接受北邊邊塞的救濟,新來的岑文本,楊恭仁等人自是愣神不已,其他人多數起于并代,對南邊嗷嗷待哺的河東人不免起了幾分怨尤。
隨后,銀錢之事上蘇亶也說了幾句,如今晉地南北的糧價雖還有著一定的差距,可也漸趨平穩,河東糧價高上一截,短時間內降不下來,卻也沒什么上升空間了。
北邊的并代兩州的糧價回落的很快,市面趨于平靜,繁榮之像初顯,貨易之事一下便多了起來。
銅錢的短缺問題進一步凸顯,這讓之前李破發行銀幣之舉顯得高瞻遠矚,讓蘇亶極為敬佩。
而晉陽城中的商人們首先受益,對新發行的銀幣愛不釋手,這種輕便,幣值又大的貨幣其實天然就是為商人們準備的。
而這個時候晉陽城中的商人和晉陽門閥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商人們喜歡,門閥中人也就很快接受了它,再有官府作保,這種新的貨幣很快就向外間擴散了出去。
到了李破稱王的時候,這種銀幣終于有了新的名字,被人稱之為漢銀,在并代兩州行之甚廣,普遍的被用到了牛羊交易當中。
讓人有點哭笑不得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蘇亶發現自己親手制作出來的銀幣,用途最廣的竟然是漸漸興起的奴隸貿易。
奴隸販子們上躥下跳的拿著明晃晃的銀幣,大肆購買奴仆,轉手賣于門閥世家,交易之方便,獲利之豐厚,讓這些亡命之徒喜笑顏開。
李破在戰事上的接連勝利,簡直就是給這些家伙們打了一支支強心劑,讓他們成為晉地商人中最為活躍,也最為膽大妄為的一群人。
其實到了李破與李世民決于蒲坂的時候,這些商人已經成了規模。
他們往來于門閥府邸之間,漸漸的和門閥中人結合在一起,并逐漸摸索出了一條比較平穩的生財之道。
為了避免官府打壓,嗯,也許是聽聞李云內對戶籍分外看重,他們漸漸有了自己的規則,凡是入手的奴隸,他們都會尋到官府衙門,先給奴仆上個戶籍,然后轉為奴仆,再進行買賣……
直接弄了一層合法的外衣披在了身上。
至于奴隸的來源,那就太多了,北邊的突厥降俘,流落山間的流民山匪,南邊兒接連送過來的唐軍戰俘等等等等。
這里面官商勾結的味道很濃,同時也透出了門閥中人貪婪的腐臭味。
可這事兒別說是蘇亶,便是傳到李破耳朵里,李破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罷了,他可不是什么道德君子。
李破認為只要有籍可查,別鬧出刑案,也就沒必要去管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