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決心
李孝恭確實該死,他不但丟了夔州,而且領著那許多驕兵悍將,卻沒能讓蜀中戰亂平息下來,還在慢條斯理的安撫山蠻。
這不但是無能,而且目光極其短淺,因為他既無法用一場場勝利來振奮民心軍心,而且也無益于大局。
所以,去歲他提出的戰略西移之策,實出于無奈,再有鑒于潼關太子鬧出來的一系列笑話,還有王世充敗亡,蕭銑,李定安,竇建德,李軌等處的消息,如此種種都對他有所影響。
實際上,就算晉地沒什么動靜,李破同意了求和,李世民也要尋求破局之策,他自認不是垂垂老朽的父親,也不是只想著穩固太子之位,身邊盡多蠢物的大哥李建成,他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在為李氏著想。
就像如今,他既然篤定李定安定然來攻,便需行決絕之舉以應此局。
他不像杜如晦等人一般,只看到了兇險,而是看到了希望,一如當年李定安奪晉陽之后,他在父親面前力主放李定安南下,層層設防,拖垮晉北騎兵的策略一般,此時此刻,他已下定決心,領兵在將要到來的戰事當中,重創李定安,哪怕將長安當做誘餌也在所不惜。
而最為重要的則是,晉地被李定安經營的蒸蒸日上,好像比蜀中還要強上幾分。趁勢奪之可資大業。
反過頭來,挾大勝之威回轉的秦王,也就再不是當初勝薛仁杲后,只帶數百親從回京的秦王了。
若不能拿太子之位酬之,別說他秦王不答應,便是他麾下的百戰將士也不會罷休的,想到此處,什么頭暈,什么身體不適,就都退避三舍,被熊熊燃燒的野心驅趕到了角落之中。
這也是李世民那點宿命感的來源所在,當年李定安入晉陽,隨即揮軍南下,與李唐爭雄,才至有今日之局,而今日還要與其一決雌雄,勝之便可轉危為安。
這樣的一個過程,也難怪李世民會有所感慨,他和李定安爭奪的不是勝敗,不是疆土,不是人口,而是氣運。
李世民甚至感覺他從沒有如此振奮過,有強仇大敵在前,一戰而決天下歸屬,多美好的畫面,也最適合他這種自詡人杰的人物。
如果贏了,他也一定會給李定安樹碑立傳,不然的話,天下盡多宵小,又怎么來襯托他秦王李世民的功績?
當然了,這都是秦王殿下的暢想,不說此戰能不能決定天下歸屬,只說他李世民也還只是秦王,并沒有登上皇位,甚至于連太子都不是,又如何能跟敵人爭奪氣運?
也許,最終他和李破的交戰,只能淪為諸侯間的有一場撕(防和諧)逼而已。
嗯,可以說,這都是李世民在給自己打氣,顯然,做出如此決定的李世民內心活動比較豐富,他畢竟也是人,而不是什么神仙之流。
于是,秦王李世民舊疾復發,病臥在床,經過御醫的診斷,需要好生靜養。
皇帝李淵是真心想讓兒子好起來的,于是賜下許多滋補之物,關切之情溢于言表,只是秦王不領情,病情迅速嚴重,不幾日便閉門謝客,在府中全心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