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啟程
楊文干隨即被拘押,又從他府中搜出兵甲若干,還有他和太子來往的一些書信,其中一些影影綽綽的話語,讓李淵看了震怒非常。
其實李淵怒的不是太子有取而代之之心,太子嘛,若沒有登上皇位的野心,那叫什么太子?
實際上,楊文干或者其他人為太子,秦王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只要沒有切實的證據,都不算什么。
比如說長孫無忌在長安縣,就能老老實實的當個縣令了?為秦王蓄養些死士,藏點兵器甲胄什么的,還不是挺正常的事情。
再者說了,滿長安你尋摸一下,貴族府邸中哪個會毫無準備?這年頭別說防賊防盜,你疏忽一下,說不定就稀里糊涂的掉了腦袋呢。
其實真正讓李淵憤怒的是,他認為兩個兒子又掐起來了,在這樣一個時節,弄的一地雞毛,是他絕對無法容忍的事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兩個兒子的爭斗變本加厲,李淵終于感覺到了厭煩。
厭煩的結果就是,楊文干當即人頭落地,隨后李元吉被當庭責打,還被送進了大理寺牢獄待勘。
秦王……嗯,秦王還病著呢,李淵一氣之下,也不再派人探看其病情,病的那么重,還讓人耍弄手腳,那你就一直病著吧,再給你加派些護衛,老老實實的呆在府中面壁思過就是。
一番風雨,又被皇帝壓了下來,隨即便有人提請招太子李建成回京,李淵想也沒想就答應了。
這封詔書沒能到得了潼關,半路上就被人劫了下來。
此事預示著,圍繞著儲君之位,爭斗數載的人們,紛紛失去了耐心,開始放開手腳,肆意施為。
這樣一個過程和結果,其實除了李唐內部的原因,外部的環境也在起著作用。
這一年三月間,在李淵召回太子的詔書剛剛出城之際,一行十余人,大搖大擺的縱馬出了長安城。
只一出城,騎士們便放開了馬韁,漸漸加速,往長安縣治趕去,不用問了,“病重”的秦王李世民就在其中。
作為秦王,天策上將,尚書令,想要悄然走出長安城而不被人發現是需要技巧的,而李世民從不缺少這樣的技巧。
唯一讓他有些擔心的是,讓長安陷入一片混亂當中,當然,他的父親讓這一切受到了控制。
就像獨孤懷恩被殺時那樣,皇帝總會選擇進行權力平衡,而非是來個火中取粟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