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行軍(二)
你聽聽,這個借口夠不夠分量?又能不能跟部下們直說呢?
月光下蒼涼的荒野,戰馬偶爾發出嘶鳴,與戰士們此起彼伏的鼾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副真實版的塞外行軍圖。
…………………………
第二天清晨,晚間的薄霧漸漸散去,嗚咽的號角聲響起,戰士們開始整理行裝,騎上戰馬在將領們的率領之下陸續南行。
他們已經走了很遠的路,好像還有一段很長的路程在等著他們,可突厥人打仗就是這樣,擁有戰馬的他們并不害怕這種長途行軍。
而且西方汗的部眾們大多都經歷過兩年多以前那場殘酷的戰事,他們在草原上和強大的敵人周旋了數月之久。
經過那樣的磨練,這點路程并不算什么,只是和那一次不同的是,他們好像沒有什么明確的戰略目標,也沒有足夠驅動他們去作戰的強而有力的理由。
若是對于南邊的軍伍而言,突厥人已經犯下了很多大忌,可對于突厥人來說,這些都很正常,草原部族從匈奴,柔然開始一直秉承的戰術就是能打則打,能拖就拖,不勝則逃,勝則狂追的戰略戰術。
他們的戰爭詞典中很少有畢其功于一役這樣的詞匯誕生。
……………………………………
三萬多人的騎軍,卷起漫天的煙塵,在震天動地的馬蹄聲中不急不緩的漸漸南行,踏過禿尾河,便離開了榆林郡進入到了朔方郡。
不久以前,這些地方都是隋人的土地,據說最盛時朔方郡的人口在四十多萬人,可如今大多都已南遷,這還是李淵施行的仁政之一,幫助孤懸于外的百姓遷入到了長城以內。
而在大業年間,只一次北巡,朔方,榆林的百姓就銳減了三分之二,大部分都在皇帝北巡之后逃難去了。
在隋末戰亂期間,郭子和等成為榆林,朔方等地最大的禍患,他們有如馬匪般縱橫來去,搶奪百姓的資財和糧食以及壯年男子。
后來還是因為生計的問題投唐,這激怒了給他封官的突厥人,于是派兵來斬殺了郭子和,這真是一筆糊涂賬。
而當年為表示不再與突厥為敵,李破還派了五百兵來意思了一下。
所以如今不論是榆林郡還是朔方郡,皆已沒了多少人煙,換句話說,從西到東,長城沿線的前隋領土皆已丟失殆盡,很多地方都成為了無主之地。
一些還有人居住的村莊,塢堡都在突厥人的鐵蹄之下化為了平地,也順便奪走了這些地方最后一些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