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出外(三)
而長孫順德則在那些晉地臣子們的舉止間,察覺到了皇帝的威嚴和冷漠。
所以他們才會這么早的對一件大事表現出自己的態度給皇帝看,因為他們相信這位皇帝是有那個能力把事情辦下來的,那他們就不妨跟著皇帝搏上一搏,不定就能做出高熲,楊素以及蘇威那樣的成就呢。
科舉是個大命題,與之相比,朝堂之上怕也就寥寥幾件事可以相提并論,比如說府兵制度,又比如說律法之修訂,再比如說一統天下?
門下侍郎為皇帝侍從,在大命題上不可能與皇帝唱反調,那是找死的行為,所以他們的選擇并不多。
只不過不像封德彝那么篤定,長孫順德還在心里面祈禱,皇帝只是一時興起,不會真的去碰觸察舉之制,也免得讓自己等人陷入險境。
實際上李破暫時并不很在意他們的想法,也不需要他們的支持,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沒有相應的教育進行輔助,科舉也不過是察覺制度的另外一個版本而已。
百年大計啊……何必急于一時?按照既定的腳步走下去,他看不看得見科舉興盛的那一天都難說。
………………………………
在封府待的時間夠久,出來的時候太陽已經向西沉了下去,讓李破感覺有些可笑的是,他執政也半年了,卻沒跟他們促膝而談過,只封德彝厚著臉皮湊過來說話,長孫就差了許多。
而今卻在封德彝的家中談談說說了兩三個時辰,你說是不是很奇妙?
封德彝,和長孫順德其實都在尋找這樣的機會,也不獨他們,宮內宮外凡是想邀寵之人皆都如此,能跟皇帝談天說地,想必大家都明白那意味著什么。
李淵和裴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只要能讓皇帝高興了,榮華富貴,取之易爾。
而對于封倫和長孫順德這樣有想法,有手段,有家世的官場中人而言,他們會在與皇帝的長談之中,揣摩皇帝的性情以及心意,以免不經意的得罪了皇帝,或者走錯了路什么的。
相反來說,李破便不會輕易給臣下們這樣的機會,不然大家都來找皇帝談心,正事還做不做了?
當然了,這只是個玩笑……主要是李破沒那個習慣而已。
出了封府,三言兩語將長孫順德,顏師古等人打發走了,他則帶著阿史那容真等一眾侍從,直奔前平陽公主府。
………………………………
平陽公主府后宅,李秀寧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