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大捷(一)
這其實和當年李世民入蜀,再以主力吸引蠻族引蠻族以及蕭銑大軍注意,自己率輕騎大破其軍于夔州城下的戰事差不多,都是出奇制勝的經典戰例。
當然了,蜀中多變的地形也給了他們施展的環境。
…………………………………………
捷報分成了兩份,腳跟腳的進了長安城。
李破大喜,這也意味著從去年四月間渡河進入關西以來,掃平李淵的戰事到此基本告一段落了。
他治下的疆土大范圍的擴張開來,從馬邑到河東,從弘農至涼州,從雕陰郡至益州,大片的領土紛紛歸于一統。
西北也只有靈武的李道宗,河套地區的梁師都兩個勢力還在茍延殘喘,竇建德據有山東,河北,蕭銑則領有江表,杜伏威則活動在兩淮東部地區,林士弘依舊龜縮于山南。
大致上,經過近六年的戰事,李破終于削平李淵,一躍成為諸侯之中最為強大的那個。
整個隋末亂世又朝著大一統走近了一步,所謂分久必合,從商周開始,中原戰亂再是激烈殘酷,也總有結束的那一天,因為前人們已經將這方天地化為了一個整體,人們也認同這一點。
不管誰強大了,追求的都是大一統的帝國,而非是各自茍安。
前方獲得的軍事勝利越重要,體現在朝堂上的效果越為明顯,這一次大捷和之前的幾次都不同,因為益州一旦到手,也就意味著巴蜀之戰基本結束了。
成都平原和漢中平原是巴蜀成為天府之國的先決條件,是八百里秦川最重要的補充,至于夔州等地,則是連接荊襄的通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蕭銑可以據此入蜀,蜀中也可以由此出擊荊襄。
益州南邊的山嶺地區,則是南蠻聚居之所在,經過幾次參與到平地人的戰爭中的慘痛打擊,估計他們短時間內不會再來騷擾益州了。
朝臣對此自然很是振奮,李淵在關西的痕跡正在急速淡去,新皇在政治軍事上的表現都極大的鼓舞了人心。
隨后李破傳詔,拜李靖為益州總管,張倫為行軍總管,宇文鑊為行軍副總管,與梁州總管李武一道,剿除亂匪,逆臣,安撫蜀中各地臣民人心。
各處降人可以甄別任用,只需事后報于朝廷得知,最重要的還是那一條,務必保證今年春耕的進行。
而有了益州做后盾,入蜀大軍不再有斷糧之憂,休整一段時日,便可進兵夔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