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竇氏(四)
可惜的是他和兒子相聚日短,兒子也還幼小,體會不了太過深刻的東西,所以不能把自己所知都教給兒子,只能撿重要而淺顯的來說。
竇孝慈也是倒了霉,本來是皇帝的外孫,這會兒卻一下子成了人家的伴讀,需要去侍奉別人了,也不知能不能轉(zhuǎn)過這個彎來。
竇誕和李二娘夫婦就沒什么,貴族人家就是這般,什么都可以拿來當(dāng)做棋子,相比一家人的富貴,其他諸如親情什么的就都要排在后面了。
尤其是夫婦二人來到了人生中最為艱難的時刻,兒子此時已經(jīng)成為了他們復(fù)起的希望之一,不容有失。
幾天下來,竇誕病情漸好,也不敢再耽擱了,便與妻子一道送了孩子到門下省,孩子要先在門下省待上幾天,一來是稍微熟悉一下宮中的事宜和氛圍,二來門下省要考較一下他的學(xué)問和品性。
這一關(guān)對于竇氏子來說并不難,他們是當(dāng)今華夏大地上離中央最近的宗族之一,從小受到的教育應(yīng)付起這些來應(yīng)該說是游刃有余,怕的是有人從中作祟而已,那也只能認(rèn)了。
若是以前幾率很小,可現(xiàn)在誰知道呢?
等到門下省同意了,便會送竇孝慈去宗府,學(xué)習(xí)一下皇家禮儀以及行為規(guī)范,差不多的意思就是別一到皇子身邊就鬧出事來,被砍了腦袋。
一番流程過去才能去到皇子身邊一起讀書,就這樣中間還省略了查看你的家世,親人有無缺失什么的,因為這是皇帝親口所允,于是便走了捷徑。
這些竇誕都熟,跟兒子也講了很多遍了,其實就是東宮選擇陪侍的流程,對于竇氏而言都不是秘密。
竇孝慈也沒哭鬧,眼圈里含著淚拜別了父親,便亦步亦趨的跟著門下省的官員走了,弄的竇誕也有點不好受,很想哭上一鼻子。
主要還是這些日子身子太虛,感情也很脆弱的緣故,不然以他在蜀中的歡實勁,跟親人離別根本不算事,而且兒子隔上些日子還能回家探望一下,那還用難受個什么呢?
回到家中出了一身的虛汗,趕緊喝起了藥湯,可不敢再病倒了,不然吏部調(diào)令下來,一看他病骨支離的,不定就讓他在家養(yǎng)病了呢。
主宅那邊沒什么動靜……實際上外間已經(jīng)有了謠言,說什么的都有,最靠譜的就是說竇氏這一支要分家了。
這還是說的好聽的,難聽的則是竇衍正在召集族人商量著將竇三郎趕出家門,后來人可能聽的不太明白,這么說吧,一旦成真的話,以后竇氏族譜上就沒有竇誕的名字了。
這對于普通世族子弟而言,尤其是在名譽上可以說是毀滅性的打擊。
竇誕其實知道,大哥竇衍正等著他回去認(rèn)錯呢,怎么認(rèn)錯?先休了你的妻子再說,不然你就不是竇氏子了。
竇衍接掌門戶以來,第一次行使閥主大權(quán)就是要逼著弟弟休妻,這笑話鬧的可就大了,家族之中議論紛紛,可幫著竇誕說話的人卻沒幾個。
竇師綸根本不露面,竇琎正焦頭爛額中,無可無不可的,任憑竇衍行事,那竇琎的幾個兒子,孫子就更無所謂了。
竇靜的兩個兒子已經(jīng)長成,他們就不用說了,對竇誕這個叔父意見大了去了,當(dāng)年他們父親亡于并州,竇誕的表現(xiàn)著實不怎么樣,看不出任何的兄弟之情。
倒是竇衍的幾個兒子對叔父頗為敬服,可他們也不敢忤逆父親,所以說竇誕在族中的處境已經(jīng)非常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