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落成(一)
這話警告的意味很重,顯然封德彝覺著高慎離著倒霉不遠了,想要拉他一把。
可人家高慎可不覺著你有多好心,“我高氏向來顧念舊時情誼,突厥來使竟是當年故人,頗多驚喜,交談之下又念及兩國之好,當此非常之時,正應……”
一直掛在封德彝臉上的笑容漸漸淡去,適時的打斷高慎即將展開的長篇大論,“高侍郎,這里亂紛紛的可不是商討大事之所在,若有何卓見,不如到門下省來,我自當竭誠以待,如此可好?”
高慎幾次說話,半道都被堵了回來,頓時不樂意了,只是還顧忌著封德彝實在不好惹,遂抱了抱拳,“封兄與我高氏同出一源,從來親厚有加,有如兄弟,有些事上還望封兄能高抬貴手,相助一二。”
封德彝徹底失去了跟他說話的興致,心說你不但跟突厥來使私下相會,還想派人北去跟突厥人結交……尤其是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形之下,想要強行推動此事,是說你太過自信了呢,還是愚蠢到了無可救藥?
即便高元也很狂妄,可相比你高慎卻要高明許多。
竇誕在旁邊聽了會熱鬧,沒怎么弄明白其中關節,只是這兩人因為突厥來使的問題鬧起了分歧,具體是什么事,兩個人都沒說。
竇誕仔細回想了一下,覺著應該是近來在戶部正在商討的互易之事……突厥已經在大利城設下了邊市,至于交易什么,戶部還在商議之中。
可皇帝已經說了,不準商隊私下出塞交易,能出去的都將是官府派出的隊伍,只這一條,其實就讓互市之說更具象征意義了,沒了多少實際的好處。
怎么?聽高慎這意思很不滿意?嗯,戶部有人一直在說應該仿效大業年間故事,讓商隊自行北上,以示大唐與突厥交好之誠意,難道是高氏在背后推波助瀾?
想到這些,竇誕不由皺起了眉頭,覺著之后看來要離高慎遠些了,高氏剛“燒死”了一位家主,繼任者好像也不怎么聰明的樣子,高氏難道像獨孤一樣要敗了嗎?
…………………………
官員們匆匆的來了又走,除了代表各自衙署表明祝賀以及重視之意外,也初步的滿足了他們對長安書院的好奇心。
大家多數都認為,長安書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是長安郊外最著名的建筑群落,那些廟宇啊,貴族們的莊園啊,甚至是皇帝的行宮,獵苑,農莊等,都將被長安書院的光芒所掩蓋。
只那些藏書樓就足以讓文人騷客們趨之若鶩,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讓人任意出入此間,皇帝允準,門下省操辦的地方,想來也不會容許等閑之人進出。
大家來這里露個臉,皇帝又不在,只門下侍郎封德彝來瞧了瞧,戶部來了兩位侍郎,已是了不得的給了臉面,因為戶部要跟長安書院長時間的打交道嘛。
而其他各處基本上派來的都是書佐,顯然之前就得了風聲,皇帝不會親臨此間,只是下面的官員們不曉得而已。
看著場面很是熱鬧不假,其實沒誰多留,一兩個時辰過去到中午的時候書院這里便冷清了下來。
此時封德彝便帶著二三仆從屬吏慢悠悠的在長安書院中轉悠了起來,這里可以說是他一手興建,別看是皇帝授意,可在外人眼中,書院的成敗還是要歸于他封德彝身上。
以后這里會發生怎樣的一些故事呢?封德彝浮想聯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