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章歡飲
李破知道再議論下去,也不會再聽到什么新鮮主意了,看看人又聚的挺齊整,于是命人在兩儀殿擺下宴席,宴請群臣。
能吃上皇帝一頓可不容易,眾人欣慰的想著,爭議之中升起的些許火氣便都平息了下來。
自李淵之后,兩儀殿中再無什么百獸宴,李破和文皇帝一樣,也在時刻提倡節儉,所以宴席的菜色有些簡單。
可李破畢竟不是楊堅,他在吃食之上其實比李淵還要講究,不合口味的話,他是會鬧脾氣的,所以菜色雖然簡單,也沒什么大魚大肉,卻都極其精致。
臣下們交杯換盞之際,都要暗自品評一下,皇帝的性情喜好在這上面能體現一二。
眾人的看法大多一致,皇帝出身低微了些,可在衣食住行,言談舉止之上實在瞧不出多少草莽痕跡,倒像是天生貴胄,極有品味。
這樣的君王,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與臣下的關系,畢竟這里的人皆出身世族,你若一口一個老子,一口一個他娘的,眾人就算表面不會說什么,私下里也一定會鄙夷不已。
那可就麻煩了,這也是竇建德在河北無法真正讓世族中人為其全心效力的原因所在,畢竟他沒李破那樣的來歷,也沒李破那么靈巧的心思,同樣也沒有那樣一個出身世族的妻子在旁時常教導。
…………………………
席間眾人還在七嘴八舌的議論著會盟的事情,而主題卻已經轉到了若一定要與突厥會盟,那將在何處與之相會,又該作何準備等等上面來了。
其實這便是大唐所面臨的尷尬局面所致,不管愿不愿意承認,主動權都在突厥可汗手中,大唐并不是想拒絕就能夠拒絕得了的。
即便是反對會盟的溫彥博等人,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當然了,議論來去,眾人都一致認為,與突厥交好,不能擅動刀兵,是當前應該極力保證的事情。
誰都不愿意在剛剛平定了諸侯之后,再經歷一場與突厥的全面戰爭。
有的人提起了始皇帝平滅六國之后,派遣大將蒙恬北驅匈奴千里的故事,感慨著前秦的強大與不屈。
少府監韋節量淺,酒酣耳熱之際,拍案擊箸,“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秦人的戰歌一起,韋節雖形容俊美,卻多出一股雄壯之氣,此間也多為關西貴族,頓時便有人相和,殿中豪邁之氣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