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談論
其他兩人為官已久,早已練就了一身耳聰目明心亮的本事,稍一對答便發覺王琦對此頗為關注,再想想關于王昭儀的簡歷,兩人便在此事上耗起了工夫。
正好王祿對書院之事也不甚了了,倒是王慶曾去長安書院考察過幾次,對此很是熟悉。
于是他便將國子和長安書院拿出來進行了一番比對,最后得出結論,兩者現在大致上看不出太大的差異,但將來就說不準了。
兩者間的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國子歷來就是各朝最高學府,同時也是貴族們的禁臠,里面進學的多是勛舊,大閥之后,家世稍微差一點的連邊你都別想沾上,甚至有皇室入讀國子的先例。
而文皇帝楊堅在少年時也曾入讀國子,李淵也是如此,由此可見國子之地位。
長安書院則不同,他招收的是一些童子,雖說其中也不乏門戶高峻之人,但大部分還是庶族子弟,類似于當年文皇帝楊堅辦學時的情景。
那其中之意味也就非常清晰了,當年文皇帝為何辦學?那還用多說嗎?
王慶稍稍說了幾句便不涉于此,主要是順著王琦的興趣,從書院招納教授,以及書院的科目等事上,又說到了如今晉地的人才上面。
他作為并州總管,此時已具備品評人物的資格,晉地俊秀之人在他和王祿口中一一道來,王琦津津有味的聽著,絲毫不覺厭煩。
然后話題就又轉到了即將來到晉陽的顏相時等人身上。
顏相時祖籍山東,在山東才俊凋零的今日,顏氏兄弟也算是山東世族的代表人物。
他的祖父是北齊黃門侍郎,大儒顏之推,他們兄弟三人皆有文名。
其兄顏師古為散騎常侍,皇子師,常伴君側,頗得信用。
其弟顏勤禮如今為著作佐郎,正在修訂隋史。
相比之下顏相時有點慘,他跟秦王李世民走的太近,所以受了一定的牽累,只能在長安書院中教授學生,修身養性。
如今以他為首來晉陽,輔佐王慶建設晉陽書院,來意不問自明,估計是眼瞅著在京城不得施展,便另辟蹊徑,來晉陽書院任職書院祭酒的。
說起長安書院來,王慶也是感慨,長安書院建了才不到兩載,有了不小的名聲不說,里面也是人才濟濟。
很多不得志的人扎堆往里鉆,所謂的不得志,其實多數是與李淵父子有所牽連,位置不高,卻為人幕僚,知曉機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