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章外人
當然了,現在他不會考慮這些偏于現實哲學的問題,之后他便覺著新羅人來的早了一些,大唐剛剛在東萊那邊做起了準備,還遠不到能夠實施大略的時候。
而且大唐對新羅缺乏基本的了解,他們有多少人,風土人情如何,國中施行的是怎樣的政治架構等等,都鬧不清楚。
最重要的是他們跟高句麗還有百濟有著怎樣的關系,離的那么近,就算相互仇視,也應該和東西突厥一樣,有著密切的關聯吧?
就像一家人掐架,有人尋求外人的幫助,最后弄來弄去人家一家人和好了,外人卻成為了敵人,那得多鬧心?
更讓人不看好的是,新羅派來的使者竟然是個十幾歲的小丫頭,即便身份上有待商榷,卻也讓人感覺很不靠譜。
高句麗的反復無常給李破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說話和放屁一樣的國家,最可笑的是他們在和前隋的交往中,調戲了楊堅父子多次,即便被揍的滿頭是包,卻還不知悔改。
他們向前隋稱臣的次數有據可查的就有六七次之多,轉頭就能毀諾,根本沒有臉皮可言估計他們自己還在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很有謀略呢。
新羅人不會也是如此吧?風氣這東西可是會傳染的。
李破讓人將宇文士及的奏表傳給李碧,沒有做出批語,那就是有話要問。
李碧現在已經習慣了丈夫這種操作,就好像教導子嗣參政一樣,回想當年,她可是還做過李破的老師呢,官場上入門的那些東西都是由她言傳身教。
如今角色反轉,她卻變成了學生,卻還沒覺出有什么不對,可見世事之奇妙。
李碧這些日子正在為書院的事情進行考量和規劃,這是李破年初時交給她的作業,即便是過去了這么長一段時間,她還是難以準確把握住丈夫的想法。
書院明顯是為科舉而建,但依照丈夫的只言片語,卻又并非完全如此。
為國養才,但什么樣的人才能稱之為賢才?之后科舉中第的人算不算在其中?也許只有弄明白了這些,才能對書院做出合適的改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