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章大略
溫彥博對海事不甚了了,也就不會輕易發表意見。
可那是海上,到了新羅的話,他認為這點人馬還不足以對高句麗有所威脅,最多就是給新羅人撐撐腰而已,對高句麗做出一定的襲擾。
這表明了皇帝的態度,以襲擾為主,并非是像楊廣那樣準備來上一場滅國之戰,但以皇帝所言來看,只要高句麗稍微表現出軟弱之勢,情形就說不準了。
皇帝正極力主張在海邊建港口,戰船,其意不言自明,想要仿效當年來護兒舊事,從海上攻打高句麗,這會估計只是牛刀小試。
等過上兩年港口完備,海船成了規模,大軍集結乘船出海恐怕就是勢在必行了。
兩三年之后會是怎樣一個情形,溫彥博也不很確定,和突厥人會盟在即,就算兩國君王相談甚歡,定下盟約。
那樣一個盟約能維持幾載?吐蕃也來了人,他們的話顯然不能輕信。
西突厥那邊表現的倒是很好,本來可以作為盟友,來牽制突厥王庭,可封德彝之前的進言讓事情起了變化
再加上大唐這兩年要施行很多新政,效果怎樣需要時間來觀瞧,所以說將來的事情誰也說不好,畢竟誰也不是枯坐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妖孽。
亂紛紛的念頭浮現在腦海之中,溫彥博暗自定了定神,告訴自己也正是因為世事紛繁,才需要他們這些人來勞費心神,輔佐明君成就大業。
若是天下太平,大家皆為盛世之臣,眾人吟風弄月之間也顯不出他們的本事。
于是他不再就出兵海上的事情跟封德彝糾纏,兩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太一樣,誰也說服不了誰。
再談論下去很快就會脫離事情本身,那無濟于事。
所以他問道:“封兄說的是,陛下于軍事之上向來體察入微,吾等所為不過補充闋失而已,當年不論是在代州還是在晉陽,都是如此,倒也不用過于憂慮。
陛下只要思慮周祥,拿定主意,吾等也只能極力促成其事而已,在這個上面不用封兄多說,俺也是明白的。
& 只是方才陛下言曰,突厥突利汗阿史那多聞覬覦遼東之前大家商議多次,不論陛下還是吾等,意見都是一般,不能讓突厥據有遼東之地,不然河北將無寧日矣”
封德彝有點意猶未盡,能夠指摘一下溫大臨行事的機會可不多,說到半截就被岔開了話題,讓他有點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