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繼承
左屯衛大將軍竇琮是個大嘴巴,但在其兄兵部侍郎竇軌的嚴厲警告之下沒敢出聲,不管是歸入羽林軍,還是拱衛東宮,對于左屯衛大將軍來說,此時都不易說話。
右屯衛大將軍趙世勛被派往了代州,至今未歸,這人出身當年的漢王親軍,以悍勇無畏聞名于軍中,向來忠心耿耿,只要皇帝拿定主意,他都不會有任何話說。
阿史那貴妃現在統領的是右千牛備身府,一直在護衛宮禁,對外面的紛紛擾擾不感興趣,兵部派人去請教了幾次,都不得要領。
那么唯一能夠說話就是剛剛回京的尉遲敬德了,在稍稍了解了一下情況之后,這位柱國大將軍,開國公就和兵部的人產生了爭執。
他自然是想把左右屯衛都納入將要組建的羽林軍中,兵權這東西,軍前將領們自然是當仁不讓,權力越大越好。
他的理由也強而有力,東宮要兵權做什么?熟悉軍事?羽林軍難道就不聽太子指使了?一句話便堵的兵部尚書尉遲信等人沒了話說。
這事真不好解釋,你總不能說皇帝和太子之間并非親密無間,相互制衡才是常態。
太子不可能事事都對皇帝唯唯諾諾,他需要有自己的勢力,也正是在這種環境之下,才能鍛煉出有為的君主。
不然的話,上位之后也是個廢物,繼承皇位的太子只靠親情能行嗎?
道理就是這么個道理,貴族們都是心知肚明,可話卻不好說出口,所以跟尉遲恭這樣的家伙根本解釋不通。
李破就覺著很有趣,想看看臣下們最后怎么來解決,如果最終要報上來由他自己裁決,那就太過無能了。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他年富力強,繼承人的選擇還提不上日程。
唐典中明確規定了長子繼承制,對于東宮的配置其實也有所規定,但在這事上唐典的規定就不那么有約束力了。
所謂君權天授,而且作為開國皇帝若在這些事情上沒有一言而決的權力,那還談什么開國之君?
今年他的長子李原已經七歲,學業不怎么樣,但人不傻,性情活潑開朗,對待身邊的小伙伴也還不錯。
現在已經有人在催促他立下太子,李破覺著有點早,他打算今明兩年給兒子封王,讓他一邊學習,一邊嘗試著管點事情,比如讓他搬家出去居住,看看他能不能管得住自己。
作為皇子,學識可以不成,但一定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貫徹自己的意志,那就先從管理自己的生活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