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1章明珠
其實歸根到底玩弄的還是人心,因為她知道,大唐代隋而起,高句麗就是唐人心中的一根刺……
上次會盟之時,她便屢屢出言試探,又曉得李破的經歷,就更加確定大唐立國之后,頭一個對付的就將是高句麗。
只是她沒有想到的是,李破這么有耐心,沒有依循楊廣北征之舊路,從營州方向進兵,而是選擇了海上出兵。
先是滅掉了百濟,收服新羅,再滅倭國,然后才增兵半島,從南向北與高句麗一戰,且一戰功成,幾有神助。
這些關于大唐的消息,其實都是從長安傳回到圣山之下的,如今兩國來往頻密,已不需要繞遠路走晉地,而是直接北上朔方,榆林,緊急的消息耗時十余日便至,可以說是非常快捷了。
從秋末到年底,突厥的使者就來了三撥。
一路是護送阿史那求羅的女兒阿史那同蘇來長安與大唐皇帝聯姻,這一撥人來的稍早,兩國于此事早有交涉,同樣也是兩國交往漸密的憑證。
不久,又有突厥使者到來,是為了賀喜大唐在軍事上取得了關鍵性勝利而來。
年底這是第三撥,這次提出了明年夏天想要與大唐再次會盟的請求,顯然是突厥汗帳中的貴族們仔細商議之后,才做出的決定。
不管是什么事,突厥使者接二連三的遠來長安,都表明了突厥對于唐軍攻滅高句麗之事的重視,而大唐的軍事實力,也愈發得到了突厥人的尊重。
沒錯,就是軍事實力,多數的突厥人對于國力之類的東西沒有清晰的概念,他們只會看到你刀槍有多犀利,勇士有多勇武。
大唐的一系列軍事上的勝利,傳到遙遠的突厥汗帳之中,讓突厥貴族們紛紛側目,以往那些時不時就吼上一聲,要跟大唐開戰,以雪前恥的聲音漸消,代之而起的則是十足的警惕。???
兩國恩怨糾纏,毫無保留的交好是不可能的……
而唐軍在攻破高句麗都城平壤城之后,也還未有跨過鴨綠水的跡象。
書信來往間,李破的意思也很明確,在等待著阿史那楊環給出遼東一地的解決方案。
這個可不是什么輕易就能解決的問題,首先是阿史那多聞依舊有著拼死一搏的實力,二來還有遼東地區有諸多部族,對于兩國而言,都有鞭長莫及之憂,需要一個穩妥的辦法來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