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4章仁義
…………
太極殿中,氣氛稍有尷尬。
長孫順德幾次想要開口,都想不出該說些什么出來才合適,就像杜楚客所想,皇帝根本沒有怪責于他,他要直接請罪的話,那就太愚蠢了。
這是為官之人最為窘迫的境地,皇帝不聲不響的跟你開了個大玩笑,能頂得住的人真心不多。
長孫順德明顯不在其中,如果他能輕輕松松化解掉,也就不會這么多年一直在門下侍郎位置上不動彈了。
此時的長孫順德……不夸張的說,已經徹底亂了分寸,能夠想到的只是一個拉著杜楚客來太極殿呈送詔命,剩下的他什么都想不到。
腦子中一團亂麻,為官多年的經驗卻不足以讓他應對如此突發的情況,世族子弟,一直高官厚祿的過了這么多年。
之前碰到的最危急的一件事就是怎么能平安逃往關西,而那會王世充還沒有稱帝,他不用防著別人,只需要躲開城外的李密所部就成。
所以說,長孫順德缺乏真正的歷練,當年率先獻城就在于他信心威望盡都不足,唯恐落于人后所致,和那些在亂局當中拼殺出來的人明顯的拉開了差距。
而在李破眼中,現在這位坐立難看的長孫氏當家人,就更是不堪,長孫順德無論才能還是德行,都不是那種能讓人看重,信任并予以重托的人物。
也許這人在李世民治下還能平平安安的當個高官?畢竟李世民娶的是長孫氏的女兒,對長孫順德自然會給以一定的照顧。
誰知道呢,反正他是沒聽過唐初有長孫順德這么一位賢能之臣,想來也是庸庸碌碌,沒什么值得大書特書的功績。
他卻不知道,人家長孫順德還真就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功績嘛確實不太多,一個就是李淵南下的時候,攻破了臨汾,生擒了屈突通,嗯,其實都是劉文靜的功勞,不過是安在了長孫順德的頭上而已。
這些其實也算不得什么功勞,破鼓萬人捶,當時前隋大勢已去,人心離散,李淵南下遇到的那點阻力又能算得什么戰功?
而且征伐遼東,逃避兵役的就有他長孫順德一個。
長孫順德的另外一個功勞就是玄武門之變了,幫助李世民登基為帝,這才是他立足朝堂的根本,擁立大功,能吃一輩子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