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6章迭代
各類的金銀細軟,糧食,兵器衣甲,更多的則是從遼東搜刮來的大量毛皮,藥草,以及海上出產的珍珠瑪瑙等等。
這些東西還沒有運回大唐,卻依舊緩解了大軍在半島過冬所需,之前的缺額部分不用再行籌措。
只是這一戰雖然結束了,可如何收拾殘局依舊是一個比較考驗人的任務。
高句麗一直號稱帶甲百萬,時不時就能出動十幾二十萬的大軍,在這樣一個時期,確實是東亞地區不容忽視的一支強大力量。
當年楊廣征伐遼東,高句麗出兵直達五六十萬人,雖然楊廣不遺余力的幫助了他們,但從出兵規模上來看,高句麗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跟遠征的隋軍正面對抗的能力。
不過話說回來了,以高句麗的國力,那已經是它的極限了,正是窮盡國力,與敵一戰,不成功則成仁,連平壤城都被隋軍攻了進去,僥幸才沒有亡國。
那一戰隋軍輸的慘烈無比,高句麗贏的也是痛徹心扉。
前隋有著楊堅打下的底子,緩了緩竟還有余力進行第二次第三次遠征,高句麗其實就不成了,再也無法組織起那么大的陣仗。
國中怨聲載道,死傷狼藉之下,很多部落都消失掉了,全民皆兵的結果就是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死傷。
如果不是隋軍后繼乏力,士氣低落,后方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拖了大軍的后腿,不然的話,不說平壤城,反正高句麗應該是保不住遼東城的。
…………
可以說,高句麗所謂的帶甲百萬肯定是夸張的說法,竭盡國力湊出個六七十萬人應該就是他們的極限了。
高句麗的人口也沒誰統計過,即便是高句麗人自己也對國中到底有多少人口一無所知,最詳實的記載是三十多年前,高句麗人自己大致計算了一下,據說國中有人口六十余萬戶。
也就是差不多三百多萬人。
這在當世的環境之下,已經是一個非常龐大的人口數字了,放到其他地方,就這人口基數,幾乎必然會雄霸一方,無人能比。
可惜在東亞其他兩個巨無霸的襯托之下,高句麗卻擺脫不了小國的范疇,三百多萬人多嗎?中原王朝肯定要搖頭,不多嘛,咱們幾座大城加起來也就差不多了。
而且你瞧瞧,咱們隋末戰亂死了多少,加在一處他娘的高句麗都滅國好多次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