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1章大朝
因為它們正處于并不算少見的蜜月期,什么事都好商量,當然了,這樣的形勢自然與兩國的君主有著直接的關系。
他們本人的意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兩國交往的走向。
會盟之事一旦定下來,還有大致兩個月準備的時間,除了預先商量一下兩國需要談論的事項之外,皇帝出行,也要做好各種準備工作。
李破決定還是老樣子,不必大張旗鼓,兩國都輕車簡從的去見面,這次路途比上次要短一些,路卻不怎么好走,一樣得提前半個月啟程。
只是這次去了,去了,兩國要簽訂一系列的盟約,商談的結果都要錄于文字,蓋上兩國君王的印鑒,明顯比上次要正式許多。
算是大家對兩國長期關系的一種肯定,由原來的敵對,相互提防,再轉為相互合作,這就是以往這些年兩國關系的變遷。
實際上,在沒有蘑孤蛋的年代,這種盟約的約束力十分有限,即便是后來,弱國無外交也是常見的一個事實,何況是現在了。
兩國這種脆弱的平衡建立起來千難萬難,撕毀的時候卻一定會很干脆,不管會盟多少次,也改變不了這個現實。
…………
朝會上宣布的另外一件大事就是通商問題。
東海已成坦途,海易之事就可以在今年做起來了,朝中會出臺一些鼓勵海上貿易的政策,初期先看看效果。
這會海上來往通商,別說商路了,能沿著海岸線走一走的人都沒幾個,從秦漢到前隋,基本處于禁海狀態,海上只要出現中原的船隊,那一定是朝廷所有,不是去打仗的就是去出使的,不會有任何的例外。
東海海面上勉強算是來往通商的只有百濟,倭國以及琉球,大家也沒什么規矩,時不時就扮作海匪搶劫對方的船只。
通商環境極其惡劣,而且大家都很窮,產出的東西也是同類產品居多,沒太多可以用來交易的物品。
如今大唐平定了東海,那就不一樣了,其實還是之前說的那個問題,不怕大唐沒有好東西,就怕外人沒有東西來交換。
今年大唐就會組織船隊出海,商人是不用想搭上這個順風車了,朝廷的船隊要開通商路,給后來人探探路什么的。
目的地不是別的什么地方,就是大唐的南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