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2章考房
郝處俊不太樂意,他認為自己一定會中進士,順便說一句,這廝考的是明法科,心氣高著呢。
人家說了,即便今年不中,他便留在長安去給人當幕僚,最好是能選一位在中書任職的高官,會對他的學業有益處,比入讀長安書院要強的多。
許圉師也沒話說,因為侄兒說的對,朝廷既然看重實務,那么為人幕僚就是一個不錯的出路。
尤其是中書省,那是制定國朝大政的衙署,還一直在主持修訂唐典,正是想考明法科士子的最佳選擇。
…………
回到屋內,許圉師枯坐等待,屋中簡陋,還算亮堂,沒什么好瞧的。
就是屋與屋中間種著些草木,鳥語花香的,感覺讓人放松了許多。
外面的聲音不斷傳來,幾千人入場考試,直到太陽升到老高,才算安靜了下來。
外面腳步聲響起,有人進到屋中,給許圉師送來了筆墨紙硯,都是統一定制,從這個角度來看,比后來的考試要公平。
許圉師先檢查了一下筆墨,都只差強人意,把紙鋪開的時候,卻有些驚喜,紙張潔白柔韌,紋理細膩,表面光滑。
許圉師只是拿手摩挲了一下,便認定這是上好的竹紙,他在江右的時候是用過的,比江右產的麻紙好用一些,比之宣紙又差了不少。
許圉師的兄長還給他捎回過些蜀麻,那才是上佳之物,自蜀中平定之后,蜀中成為了造紙業的魁首,那里的紙張做的非常精致,據說一些已經成為了貢品。
許圉師的大哥如今駐守在成都,說起成都來,都說那里是一天一個樣子,紙張,綢緞,茶葉,酒釀等等,可謂是樣樣精巧,再加上蠻人之患已解,還多出了不少免費的勞動力。
假以時日,蜀中之富必將冠于天下。
許圉師摸著手中的紙張,翻過來背過去的細細觀瞧,他覺得這東西應該是出于蜀中,心說朝廷還真是下了本錢,這些不會是貢物吧?
實際上他不知道的是,朝廷研究竹紙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手中的這些正是匠作監的成果。
不久這種竹紙的制作技藝便會傳往各處,而且江左的造紙術并不比蜀中差,竹紙正是從匠作監從江左那邊得來,他的眼界明顯是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