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才能
“大王,臣以為此事欠妥……”
說話的是楊恭仁,幾天不見,這位心氣好像又高了些,和王澤了一陣,把自己弄成了刑部尚書,本來是個喜憂參半的結果。
一個呢,官是升了,卻把王澤得罪的不輕,擱在往日,在他眼中晉陽王氏也就那么回事,可話說回來了,今時今日,就又當別論。
楊氏已失其鹿,子孫飄零,哪里還有當日之尊榮?而晉陽又是王氏的地盤,在這里跟王氏閥主相爭,顯然并非明智之舉。
之前火氣上頭,加之他心性確實偏于耿介,也沒想那么多。
等事情有了結果,還因此即將晉刑部尚書一職,楊恭仁終于清醒了過來。
不管漢王有多賢明,或者是為君有道,他楊大郎若不能再好好一下自身的境遇,那也就真的說不過去了,也妄自為官這許多年。
所以說,回去之后,楊恭仁想了許多,先是在百忙之中和阿弟楊續見了一面,商議良久,隨后入宮見蕭皇后。
這是楊續的建議,因為他在漢王身邊日久,覺得漢王不喜薄情寡義之人,蕭后就在晉陽宮中居住,兩兄弟若不聞不問,為自身計就當沒這個嫂嫂,定為漢王所不喜。
反而不如大方來往,畢竟兩個人頭上這個楊字沒法更改,再者就是蕭后一個女人,膝下又無子嗣,也不會讓人太過忌憚。
這其實就是兄弟兩人思考的楊氏的出路,前朝遺脈,若想改換門庭,安穩為官,分寸最重要。
這么一來,他們的思路立馬開闊了起來,那也就能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和晉陽王氏交惡一事了。
得罪了晉陽王氏,之后行事或有為難,可在漢王治下為官,楊氏子弟需要遠離的正是王裴這樣的大族門閥。
若非兩人家眷早就被他們扔沒了影子,那么現在和漢王聯姻其實才是楊氏求存的最重要的一個手段,要知道當年北魏,東魏,北齊,以及南朝遺人都是這么做的,將他們的血脈漸漸融入到新的王族之中去。
豁然開朗之下,楊恭仁從諫如流,自來晉陽后,第三次入宮見蕭后,這一次和之前匆匆拜見,敷衍了事的態度就不一樣了……
回來后,他又到漢王府面見漢王,談的自然是公務,倒也不顯眼,此時晉陽上下官員忙成一團,中書,六部主官都要陸續過來,跟漢王殿下稟報公務。
親近的人見的早些,像楊恭仁這種新來的,只能留在最后一波,和云定興排在一處,很是讓楊恭仁惱火了一把。
當然了,這樣的官場規則不需明言,大家為官久了自然而然便能把握好其中分寸,再惱火你也不要試圖去改變什么,不然的話,你得罪的人可就不是一個兩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