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軍情
“傳秦王……兵部尚書殷開山入見。”
這會的李淵其實是挺無奈的,商議軍事還就繞不開尚書令,秦王李世民。
而且更悲劇的是,他比較信得過的心腹臣下大多已經不在身邊,比如竇抗,竇威兄弟,之前先后病歿于長安,劉文靜以逆誅,陳叔達出使突厥,被義成公主削鼻割耳,最后死在晉陽。
蕭禹說話不好聽,越來越不受他待見,已經兩次外出,領陜東道行臺,至今未歸。
裴寂說話倒是好聽,才干卻是不成,事實證明,這人滿肚子草包,搬弄權柄倒是一把好手,手段卻也粗糙的緊。
之所以還能留在李淵身邊顧問參贊,不是因為旁的什么,而是一來顧念舊情,二來裴寂偏向太子,所以處境如今和李元吉比較相像,屢屢壞事,卻都能輕而易舉的被李淵放過,重新啟用。
這人商量大事是不成的了。
其余諸如宇文,高氏,陳氏等門閥中人,他又都信不過,崔氏,韋氏之類的卻又大多不通軍事。
也就是說,此時李淵陷入了一種比較奇特的尷尬境地,有才干的人當中已死的人不去說他,其余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遠離了李淵身邊。
最后弄的作為皇帝的李淵,遇到軍事上的事情,數來數去,卻只有秦王李世民可以共商大事。
這顯然是內部政治斗爭以及外部環境,以及李淵用人方式所造成的一種困局,親族外加心腹到底是少數,若不能做到人盡其用,關西人才再多,也是無濟于事。
李淵年紀漸漸老邁,性情也開始變得有些執拗了起來,在這樣的事情上,非但毫無察覺,而且不聽勸說,才至有今日之局。
李世民和殷開山來的很快,朝服都未及換下。
見禮已畢,李淵令人將急報給二人傳閱。
殷開山的長相和他的名字并不相符,這人白面長髯,身形消瘦,不論長相還是氣質上都和關西貴族有著很大的不同。
殷開山名嶠,字開山,他們這一脈祖上是南人,乃陳朝舊臣,名字取的還都挺別致,祖父殷不害,陳朝光祿大夫,給事中,父親殷僧首,任職前隋秘書丞。
可以瞧的出來,殷氏是正經的書香門第。
到了殷開山這里其實也不差,此人猶擅文章,書法,在關西是很有名氣的,如果是承平時節,他走的肯定是父祖的老路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