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來使(五)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阿史那求羅的戰略獨走,一度讓李破認為突厥國內已經安定了下來,要對外用兵來彰顯突厥的威勢了。
但實際上則是,突厥的內部爭斗又來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突厥可汗對小可汗的控制削弱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個不慎,突厥可能就會像當年一樣撕裂開來。
兩儀殿中,李破愈發安心,經過一次次的試探,以及互市這樣的提議來看,突厥并沒有與他為敵的意思,也沒有全力的去支持竇建德。
那突厥為什么會如此?是經過幾次南征之后,看不到任何收獲,于是對南邊失去了興趣嗎?
還是說他們并沒有做好對外發動戰爭的準備?
這些猜測都需要更多更詳細的情報來支持,只是有一點從來不用懷疑,以游牧民族為主體的突厥人,絕對學不會什么謙恭和共利共贏,他們和華夏農耕民族天然互補,卻又天然敵對。
草原民族向來都極具侵略性,從來不會無緣無故的跟你交什么朋友,更多的則是想把你變成他們的奴仆,幫他們去****,牧養牛羊,就像當年他們為柔然人做的那些一樣。
李破不再去胡亂猜測,也不去詢問阿史那牡丹,因為那只會自取其辱,還得不到什么真話,何必呢?同樣的阿史那牡丹也不會來問他面臨哪些臨哪些困境。
聰明人交談,總是默契的曉得哪里是談話的邊界
只是阿史那牡丹一杯一杯的喝起了中原的美酒,也許這是她南來最中意的東西之一,尤其是皇宮的藏酒,味道更是不同,于是喝的有些醉了,說話也就沒了什么邊界感。
“聽聞至尊已有子嗣?”
說話還算清晰,只是眼神早已迷離,可李秀寧能裝醉“騙過”李破,阿史那牡丹可不成,因為就算她醉了,不論李破還是唐儉也都不會認為她說的是醉話。
如果突厥汗國的使者是一個好酒的醉蟲,那玩笑可就開大了,不過你要真這么認為,也許你就成了最大的玩笑。
這話不用皇帝來回答,唐儉便再次舉杯道:“皇子殿下還在幼年,不宜與外人相見,若真有心如今至尊也正在尋找有才德之人教導殿下開蒙讀書,我看使者氣度恢弘,見識廣博,詞鋒便給,實乃不可多得之人才。
不若留于此間,為皇子之師,又能增進兩國之好,豈不美哉?后人談起,定也是一樁佳話無疑。”